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以色列國防軍26日晚發表聲明,稱啟動空投等系列援助行動以改善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形勢。不過,這一做法遭聯合國等多方詬病“為時已晚”,無法扭轉當地日益加劇的饑荒狀況。
7月25日,人們在加沙城等待領取食物。新華社/法新
啟動空投
以軍聲明稱,系列援助行動由以軍牽頭,聯合多個國際援助團體實施,空投物資由后者提供。
聲明稱,以軍還決定設立人道走廊,以保障聯合國和國際援助團體在加沙地帶運輸食品和藥品;在人口密集區域暫停軍事行動;連接電力線路以使加沙地帶南部一座海水淡化廠恢復運行。
以色列從3月起恢復對加沙地帶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并實施長達兩個半月的全面封鎖,切斷食物、藥品、燃料和其他關鍵物資供應。目前加沙地帶饑荒日益嚴重,多個國家和國際援助團體譴責以色列的封鎖造成“人道主義災難”。
迫于國際輿論壓力,以色列5月下旬起允許少量物資進入加沙地帶,由美國和以色列支持的民間機構“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在當地分發物資。以外交部上周表示,已允許約4500輛卡車為聯合國和其他援助機構運送物資,其中包括2500噸嬰兒食品和兒童高熱量特殊食品。
然而,當前日均69輛卡車的援助規模,遠低于聯合國提出的加沙每日所需500至600輛卡車的標準。按聯合國方面說法,由于在運輸途中遭武裝團伙劫掠或饑民哄搶,大部分援助物資無法正常分發至目標群體,導致饑荒愈發嚴重。
7月25日,在以色列北部薩赫寧,人們抗議以軍對加沙援助物資的流入限制。新華社發(賈馬爾·阿瓦德攝)
難解饑荒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主任專員菲利普·拉扎里尼26日在社交媒體上說,空投援助物資無法扭轉加沙地帶日益加劇的饑餓狀況。他呼吁解除對加沙地帶的封鎖,確保需要幫助的民眾能夠安全通行并獲得有尊嚴的援助。
多名加沙地帶北部居民26日向新華社記者確認,當晚有飛機向當地空投物資,包括面粉、糖和罐頭食品。目擊者說,有空投物資落在一處難民居住的臨時帳篷,導致多人受傷。
去年3月8日,空投到加沙地帶北部的多個救援箱因降落傘未能及時打開,高速落地擊中住宅和平民,造成至少5人死亡。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加沙地帶發言人伊斯梅爾·塔瓦布塔日前表示,空投物資幫不了在以軍圍困下忍饑挨餓的加沙民眾。“加沙地帶需要的不是飛行特技表演,而是一條開放的人道主義走廊,是每天數量穩定的援助卡車。”
這是7月23日在加沙城一所醫院里拍攝的營養不良的兒童。新華社發(里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兒科病房不堪重負
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危機近幾周再度加劇。25日晚,加沙地帶南部一名5個月大的女嬰被送往醫院時已停止呼吸。她的母親說,女兒出生時體重超過3公斤,現在卻瘦得只剩不到2公斤。一名醫生說,這是一起“嚴重饑荒”導致的病例。
這家醫院的兒科主任告訴美聯社記者,這里的兒科病房早已不堪重負。原本僅8張病床的科室,如今卻擠著約60名急性營養不良患兒,地上鋪滿臨時床墊;附屬的營養不良診所每周平均接收40例病例。
這名兒科主任警告:“除非放開援助物資運輸通道,讓食品和奶粉進來,否則死亡人數將難以想象。”
加沙地帶衛生部門26日發表聲明說,過去24小時內又有5人死于饑餓或營養不良。
7月25日,人們在加沙城等待領取食物。新華社/法新
“甩鍋”哈馬斯
以軍則再次否認加沙地帶出現饑荒,稱相關說法是哈馬斯的“虛假宣傳戰”。
以軍在一份聲明中稱,聯合國和國際援助團體應承擔分發人道主義物資的責任,應提升物資分配效率,并確保援助物資不落入哈馬斯手中。以軍將繼續推進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
自本月6日起,哈馬斯與以色列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新一輪間接談判,尋求達成一項為期60天的停火協議。24日,在收到哈馬斯就停火方案所作回應后,以色列召回以方談判小組,導致談判暫時中止。(記者:黃澤民、馮國芮、高冰冰、王卓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