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貝寧洛科薩7月10日電 通訊|不僅救治病人 更要留下能力——中國第27批援貝寧醫療隊紀實
新華社記者司源 孫毅
當楊萍醫生再次走進重癥監護室時,45歲的病人拉韋·貝亞特麗斯已經恢復自主呼吸,生命體征平穩,正安靜接受護理。這名曾被認為幾無生還可能的患者,頑強地挺過了最危險的關口。“她真的挺過來了!”談到當時的情景,中國第27批援貝寧醫療隊隊長、外科主任醫師楊萍仍激動不已。
這是一名中年女性患者,此前接受腹膜炎及闌尾切除術后突發嚴重并發癥,被緊急轉至楊萍所在的貝寧西南部洛科薩市的莫諾和庫福省中心醫院。在急診科會診時,楊萍發現患者腹腔感染嚴重,合并腸瘺、腹壁切口組織大片壞死,生存希望渺茫。盡管如此,她仍在患者家屬全力配合下,帶領團隊實施了緊急剖腹探查、結腸造瘺、清創縫合等手術。
奇跡在兩周后出現。病人恢復清醒、生命體征穩定,之后康復出院,并于術后半年再次接受結腸造瘺還納及消化道重建手術,最終成功回歸正常生活。這場生死營救,凝聚著中國醫生與貝寧患者之間彼此信任的力量。
莫諾和庫福省中心醫院由中國援建,于1997年4月落成,是貝寧重要的地區醫療中心。自1978年起,中國寧夏持續向貝寧派遣援外醫療隊,至今已有47年。由寧夏多家醫院的18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國第27批援貝寧醫療隊于2024年1月抵達,派駐洛科薩和納蒂廷古兩地,截至目前已累計診治患者15382人次,完成手術2758臺,開展義診26場。
貝寧醫療資源薄弱,設備短缺,但熱帶病高發,摩托車交通事故導致的創傷類病例極為常見。“最忙的時候一天處理七八起嚴重骨科創傷。”楊萍介紹說。為此,2021年,中貝兩國確定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與莫諾和庫福省中心醫院建立對口醫院合作關系,以骨科建設為重點,通過遠程會診、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派遣專家等形式開展合作。每批醫療隊派駐骨科專家長期駐點,推動本地手術流程標準化,并培訓當地醫生提升綜合救治能力。
“我們不僅是來救治病人的,更要留下帶不走的能力。”楊萍說。醫療隊通過病例討論、手術演示、現場教學等方式,提高當地醫生在創傷急救、骨折復位、術后康復等方面的獨立操作水平,力求將先進經驗真正“扎根”在貝寧土地上。
在骨科崗位上,楊生森和李志忠兩名副主任醫師的實踐尤為突出。他們為兩名遭遇車禍致多段骨折的患者實施了鋼板外置固定術,這是針對設備緊張、患者經濟困難的創新選擇。“這種術式雖在國內不常用,但在這里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楊生森還自制簡易負壓引流系統,成功用于多例術后傷口管理,低成本、高療效,獲得當地醫生一致好評。
“在非洲,很多常規設備成了奢侈品,但我們不能被困難擊倒。”楊生森說。
在莫諾和庫福省中心醫院工作已有15年的護士長烏蘇·雅克利娜感慨:“中國醫生非常敬業,很多患者來醫院就是沖著中國醫生來的。”
醫院麻醉科護士切納尼·埃爾茜說:“他們不僅帶來先進設備,還耐心教我們如何使用。”視頻喉鏡的引入和麻醉操作培訓,讓本地團隊操作更精準,“我們與中國醫生之間的合作很高效,即便語言不通,也在長期共事中找到了溝通的默契。”
47年接力,中國醫生在貝寧傳遞醫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