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圣保羅6月30日電 通訊|在巴西圣保羅咖啡節上感受創新潮
新華社記者楊家和
在巴西圣保羅咖啡節展館入口處,卡費洛公司創始人葆拉·維洛佐·坎波利納正為參觀者演示如何用一只便攜式咖啡浸泡袋做出一杯手沖咖啡。“只需熱水就能享受精品咖啡的風味。”她說。
在于6月29日閉幕的第四屆圣保羅咖啡節上,“創新”成為咖啡行業最熱關鍵詞。該展會吸引來自巴西全國乃至海外的咖啡品牌、種植者、設備商、消費者和咖啡文化愛好者參與,是拉美最具活力的精品咖啡展示平臺之一。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咖啡節處處傳遞出“創新”氣息,從咖啡本身,到包裝形式、消費場景乃至生產設備,不斷涌現的新概念正在重塑人們對咖啡的認知。
“蘑菇口味咖啡、咖啡味巧克力、冷萃即飲膠囊……我們不只是來賣咖啡的,更是來講故事、做實驗、聽市場反饋的。”咖啡節主辦方負責人卡約·豐特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圣保羅咖啡節已成為品牌新品發布和消費趨勢驗證的重要窗口,尤其受到年輕消費群體與新興品牌青睞。
來自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品牌圣莫尼卡公司展出了其今年重點出口中國市場的新款咖啡產品。該公司自2018年開始對華出口精品咖啡,其創始人阿圖爾·莫斯科菲安介紹,這款精品咖啡的包裝不使用市面上常見的塑料,完全采用能防水防潮的紙質材料,在保證咖啡品質的同時對環境也十分友好。
不僅風味與包裝形式新穎,一些參展的初創企業也在創新咖啡的“入口方式”。
“不需要機器、不需要濾杯、不需要等待,只需要一包咖啡和一杯熱水,就能在任何場景下快速享用精品咖啡。”坎波利納邊演示邊介紹其公司的“咖啡浸泡袋”產品。這款產品外形類似茶包,在旅行、辦公室和戶外使用場景中尤其受歡迎。“我們希望讓精品咖啡變得不再復雜,讓每個咖啡愛好者都能隨時享受到美味咖啡。”
創新也來自“幕后”。來自中國的咖啡豆色選機在本屆咖啡節上吸引了不少目光,這臺由安徽捷迅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制造的智能機器能夠識別并剔除霉變、蟲蛀、雜質等不良豆類,為咖啡豆品質把關。
“以前這些瑕疵豆靠人工挑選,既慢又不精準。現在有了這臺機器,我們的出品率和質量都提高了。”來自巴伊亞州的咖啡倉儲商梅西亞斯·利馬是該色選機在巴西的首批使用者之一,他評價該機器“性價比高,穩定性也不錯”。
在主辦方看來,咖啡節不再是簡單的展銷會,而是貫通咖啡種植、生產、消費全鏈條的橋梁,為產業鏈上中下游搭建交流平臺。隨著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消費者對巴西咖啡品質日益認可,產區與全球市場間的互動也更加緊密。
豐特斯說,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如今,新一代消費者對產品的環保屬性、社會責任和生產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再只關注口感和價格,更看重包裝背后的信息,追問一杯咖啡“從哪來、怎么來的、誰種的”。“他們愿意為可追溯、可持續、有溫度的產品買單,而精品咖啡最能體現這一趨勢。”
在展會現場,記者看到不少觀眾駐足“咖啡溯源信息”展示區,通過掃碼了解每一款咖啡豆的詳細產地資料,從種植者姓名、農場海拔、土壤類型,到采摘工藝和加工方法,一應俱全。這種“可視化透明感”,正是吸引年輕人走進咖啡文化、認可品牌價值的重要推動力。
為期三天的咖啡節,不僅為巴西本地咖農和企業提供創意展示舞臺,也成為中國設備與技術進入拉美市場的重要窗口。咖啡節上涌現的創新潮,正推動巴西咖啡產業走向更廣闊、更智能、更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