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以來,嗅覺敏銳的資本與發展火熱的文化產業之間關系愈加密切。在網絡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互聯網幫”的融入和滲透,金融轉型的相伴和互促,民間資本的期待和實踐,為文化資本注入了活力,也帶來了新問題。本版推出“文化水暖 資本先知”系列報道,解讀資本的力量,探討產業的發展,請讀者關注。
規模膨脹,魚龍混雜熱度高
今年1至9月,A股市場已披露涉及影視行業的并購數量超過100起
很多人判斷此輪影視資本過熱,是從A股市場一系列“叫?!遍_始的。10月24日,證監會網站公告顯示北京能量影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此前在17日,中南重工發布公告稱并購影視公司大唐輝煌申請被暫停審核。今年以來,還有歡瑞世紀終止“借殼”泰亞股份,熊貓煙花終止收購華海時代,中視傳媒終止收購金英馬……雖然終止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似乎都在為影視資本泡沫敲響警鐘。
影視資本有多熱?“中國養豬的、做乳制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么共同點?答案:都變成了影視公司。”易凱資本CEO王冉曾在社交媒體上如是調侃。
據統計,今年1至9月,A股市場已披露涉及影視行業的并購數量超過100起,涉及金額近1000億元,無論是總數量還是總規模都遠超2013年。這其中既有影視業內公司主導的內部整合,也有其他行業公司進行的跨界并購。
并購、控股、參股以及股權投資、業務合作……行業的高速發展和高回報的光環吸引著各路資本快步進入影視業。以基金為例,在2000年以前,我國影視專項產業基金只有中國電影基金會一只。2006年至2011年,國內投資影視產業的文化產業基金接近30只。而如今,大大小小涉及影視的基金數量已達百家,總規模約千億元。除專業影視基金外,當下幾乎所有的大中型PE也都設立了影視投資部門,或成立了影視子基金公司。
臨近歲末,“涉影”基金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涌出。11月24日,萬達集團和韓國釜山市商定設立“韓中電影基金”,預計規模將達11.2億元人民幣。而就在12月5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旗下的洪泰基金也公布“自在影業”成為其首個落地投資項目,開始涉足影視。
“消費升級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原動力,我國影視業步入了黃金發展周期。此輪影視資本市場高潮迭起的背后,既有影視產業內部整合需求,又有大量傳統產業謀求戰略轉型的需求?!北本┐髮W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說,“大量并購在推高影視產業估值的同時,也推高了影視產業的投資風險?!?/p>
除了影視公司估值較高、整合難度大的風險外,一些對影視市場和運作毫無經驗的公司也開始跟風炒作,并購熱門產業吸引資本關注?!百Y本是把‘雙刃劍’?!毙略闹嵌驴偨浝韯⒌铝急硎?,“從投資角度來說,影視資本泡沫已經出現,但局部泡沫不代表行業整體沒有潛力空間。如果資本能助推影視業迅速發展,泡沫或將在行業升級中被吸收?!?/p>
跨界兼并,合縱連橫謀布局
在影視、互聯網、金融行業間的合作嘗試為影視業注入新鮮的跨界思維
更多的資本運作是為了整合。這些年,影視公司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垂直整合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過。小馬奔騰曾收購了美國著名特效制作公司數字王國,萬達集團收購了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美國AMC影院公司獲得院線資源,華策影視也通過收購克頓傳媒獲得了影視行業大數據庫。還有一些突破影視邊界的案例,多集中在行業相關性較大的游戲、動漫領域,如華誼兄弟入股游戲企業掌趣科技,收購銀漢科技等。
而從去年到今年,業外資本涌入卻讓這種整合發生了變化,突出表現在由互聯網公司和金融公司參與的橫向跨界整合趨勢明顯增強。今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保險理財產品“娛樂寶”,引發網民追捧。之后,百度聯手中影集團、中信信托和德恒律師事務所,推出全國首單互聯網消費信托平臺“百發有戲”,采用“消費+金融”的模式,根據《黃金時代》影片票房確定理財產品收益。11月18日,馬云(阿里)、馬化騰(騰訊)、馬明哲(中國平安)這“三馬”參與華誼兄弟股份定增,共同探尋影視娛樂互聯網化的可能性。幾乎同時,中國平安宣布推出名為“平安好戲”的娛樂金融平臺,與影片《匆匆那年》開展聯合營銷。
業內人士指出,“娛樂寶”和“百發有戲”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理財金融產品。“資本推動下,互聯網思維的運用和O2O模式的結合,將使電影的宣傳、推廣、發行,乃至衍生品營銷都和傳統影視業不再相同。”樂視影業CEO張昭說,“電影正在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之前大家說起電影公司,第一反應是拍電影,而現在重要的是為誰拍電影,更加注重觀眾的參與感?!?/p>
這些在影視、互聯網、金融行業間的合作嘗試為影視業注入了新鮮的跨界思維,也代表了一種可能的發展趨勢。就連投資領域寬廣的復星集團也對這種趨勢表示出興趣。復興集團CEO梁信軍日前表示,在投資影視制作之后,下一步會往影視金融方面布局。
“新一輪影視產業再造的大幕正在開啟。這一過程中,影視產業鏈也將重構,那些小、散、弱的影視公司可能會面臨一些危機?!眲⒌铝颊f,“具有先發優勢的公司應采取投資并購策略,進一步整合影視資源并形成規模優勢。”
日趨專業,大資本有大視野
資本集中發力獲取版權資源和布局海外市場
進入影視領域的資本表現日趨專業。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現階段影視并購的關鍵在于版權資源的獲取。在剛剛召開的2014中國網絡視聽產業論壇上,愛奇藝影業總裁李巖松就明確表示,不會做純財務的投資。“愛奇藝影業投資的目的是拿網絡版權和下游游戲IP,結合電影宣傳、發行、衍生品、電商等,最后通過電影票將這個產業鏈的價值串聯起來?!被诖?,愛奇藝在今年8月還與華策影視聯合宣布,共同出資成立華策愛奇藝影視公司,為愛奇藝提供高品質的劇集、綜藝等豐富的互聯網內容。
抱有同樣理念的資本并不在少數,漸漸掀起了一股影視版權的“淘金熱”——科幻小說《三體》的改編版權在幾次易主后,被11月27日才成立的游族影業攬下,預計將拍攝成“六部曲”。12月3日,剛剛成立不久的奧飛影業也發布消息,將對好萊塢新攝政娛樂公司制作的3部影片進行總額不超過6000萬美元的投資,對等獲得3部影片在全球的發行收益和大中華區獨家發行權及相關商品化權利?!半娪跋戮€之后電影版權交易,單次付費和開發是海外電影公司生存的法寶,這也是我們下一步大力投入的地方。”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執行董事唐肖明說。
另一方面,影視資本的戰略眼光還體現在其對海外市場的布局上。按陳少峰的話來說,在“并購潮”之后,國內影視資本已迎來一股國際化潮流。目前,國內影視企業在海外市場布局的主力軍主要有華誼、華策、萬達幾家,而他們布局的方向也有所差別。
全力尋求打造全球“電影王國”的萬達,在下游院線資源上,占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目前,其已擁有全球排名第二的AMC院線和亞洲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占有全球行業1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近期與好萊塢老牌制片公司獅門影業和米高梅的接觸,也顯示出其對上游制作資源整合的迫切心情。
在眾多走出去的國內企業中,華誼兄弟是嘗試大手筆入股好萊塢電影制作公司的先行者。今年3月,華誼就曾與其他投資人共同組成“華誼兄弟投資方”,向美國Studio 8公司投資購買股權,但后被復興集團“橫刀奪愛”。更有知情人士透露,“三馬”斥資36億元入股華誼,其實就是為華誼正在緊密推進的海外影視制作公司并購計劃鋪路。
華策影視目前的海外市場主要在亞洲的韓國。日前,華策斥資3.23億元人民幣收購了韓國電影行業巨頭NEW公司的股份,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韓國影視行業規模最大的一筆投資。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表示,APEC會議中韓自貿區談判獲得了實質性進展,特別是雙方文化部門達成的共同建立2000億韓元的合作基金,對于中韓影視公司來說是很好的政策機遇。“從政策和市場臨近、文化匹配的角度看,選擇韓國成為海外投資的第一站是合適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