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自上海打響國資國企改革“第一槍”之后,截至9月19日,全國已有上海、廣東、北京、江蘇等17個省市發布了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意見,呈現“遍地開花”態勢。然而在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新問題:一些國企高管在改制過程中打著改制的旗號把巨額國有資產偷偷占為己有,地方國資改革還存在重復性高、可操作性不強和含金量不足的問題……
國企“混改”貓膩多 須防國有資產“乾坤大挪移”
新一輪國企改革大幕已經開啟,發展混合所有制作為規范國企治理結構、增強國企發展動力的重要舉措,已經成為國企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國石化則成為本輪改革的“先行者”。中國石化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增資引進25家境內外機構投資者,以1070.94億元出讓了旗下銷售公司29.99%股權,中國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邁出實質性一步。除中石化外,中石油、國家電網、交通銀行等也在推進自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然而,由于在改制過程中缺乏監管力度,缺乏公開、透明的機制,國企改制貓膩多多。
近日,媒體披露,廣州市白云農工商聯合公司原總經理張新華,多年來閃轉騰挪、空手套白狼,將2.8億元之巨的國有資產收入囊中。此外,張新華還涉嫌大肆收受民企賄賂9780萬元人民幣、238萬元港幣,總共近4億元的涉案金額創下廣州公職人員貪腐的最高紀錄。無獨有偶,廣西國發林業造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安明明等人則涉嫌利用改制、轉讓和拆遷,非法侵吞國有資產和拆遷補償款近7000萬元。
安明明、張新華等“國企掌門”貪腐案曝光,為防范國企腐敗敲響了警鐘。
中信國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遭到質疑。8月6日,中信國安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國安集團引進5家戰略投資者,以現金增資擴股的方式完成了改制工作。有分析指出,國安集團此次改制后,以其最新注冊資本金71.6177億元測算,引進森源集團等民企的增資,相當于每份注冊資本價格僅為1.41元。亦即,上述5家民企合起來共耗資約56.6億元現金,獲得了凈資產155億元的國安集團近80%的股權。這場交易不對等的股權改革引發了新一輪國有資產流失的激烈辯論。
專家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將涉及大量國有資產、股權的出售,需要對國資重新進行評估、定價。如果沒有公開透明的評估定價機制,只是關起門來小范圍引進民企戰略投資者,而不是公開競價競爭,那么,一些國有資產的評估定價很可能被相關利益方所控制,造成國有資產的低估、賤賣,淪為個別富人的盛宴,甚至會因為利益的交集而產生腐敗的現象。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基本政策已明確,關鍵是細則,成敗也在細則。這就要求國有產權或資產的轉讓必須公開透明,杜絕任何暗箱操作行為;強化頂層設計,扎好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的“籬笆”,預防和嚴厲懲治腐敗。
涉及國有資產監管的部門應當好看門人,決不能讓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某些人渾水摸魚的池塘。專家建議,應加強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監督,增強監督的相對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應完善國有資產轉讓的價格形成機制,強化信息披露,加強評估監管,實現陽光化、透明化操作,可以考慮引入責任終身追究制,給所有相關責任人戴上“緊箍”;在能源、礦產等重要戰略性資源產業,更要強化監管。
地方國企改革遍地開花 謹防攀比速度、只刮“一陣風”
就在中石化混改進行得有聲有色時,地方國企改革也勢頭正猛。截至2014年9月19日,已有上海、甘肅、山東、江蘇、云南、湖南、貴州、重慶、天津、四川、湖北、江西、山西、北京、青海、廣東、安徽17省市出臺了國資國企改革意見,徐州、無錫、嘉興、濮陽等地也公布了市級國資改革意見。此外,不少省份雖未明確發布國資國企改革意見,但已經展開國資改革進程。地方國資混改已呈現“遍地開花”之勢。
在此輪地方國企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無疑是重頭戲。據不完全統計,上述17個省份中,有7省市已明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體時間和指標。分析指出,目前地方國資改革最大的亮點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操作手段為企業公司制改革、探索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鼓勵民資參與國企改革等方式。不過,也有市場人士直言,目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仍缺乏實質性措施,需要進一步推動。
據悉,未來國資改革將會按照先易后難、先競爭后壟斷的順序逐步推行,而競爭性行業將是接下來國企改革的先行領域。廣發證券近期發布研報指出,從央企和地方國企上市公司的市值分布來看,央企主要集中在上游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炭行業,以及金融、物流運輸、公用事業、國防等行業,而地方國企則分布在公用事業、飲料、媒體、汽車等行業中下游及競爭性較高的子行業。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認為,目前各個地方緊鑼密鼓、爭先恐后出臺改革方案,在這個熱潮下,國資改革必須要冷靜思考。這次改革相當于一次大的“戰役”,不能輕率兒戲,搞速度攀比。速度并不代表態度,不要覺得速度越快態度就越積極,速度越慢態度就越消極,特別是要注意不要“刮風”和“做政治秀”。
由于國家頂層設計還沒有出臺,所以各省市雖然出臺了那么多深化改革方案,真正有含金量和實質性的東西相對有限,不少實際上是政治表態成分更大。頂層設計需要時間,需要設計總體思路和大框架,也需要制定一些配套的政策和操作流程。彭建國說,在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操作細則沒有出來之前,地方上盲目大搞可能會出偏差。只有根據中央的頂層設計,根據地方和企業的實際情況來摸石頭,才能使改革有序推進,否則可能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央企董事會制度“形似神不似” 董事只是“花瓶”角色
如果把國企改革這根“硬骨頭”分拆,完善公司治理無疑是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央企建立有效的董事會制度,則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6月23日,中石油宣布集團公司董事會正式成立。隨著中石油首設集團董事會,國資委直屬央企董事會試點范圍再次擴大。據記者統計,國資委直屬的113家央企中,目前已成立董事會的央企共58家,占比51%。除中石油外,還有最早的試點企業寶鋼集團,以及之后的中糧、保利、大唐、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鞍鋼集團等。國資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還有多家央企在籌備相關事宜。今年7月份,國資委宣布在所監管的中央企業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其中包括規范董事會制度試點工作。
央企董事會試點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但其倡導者、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不掩憂慮,“現在我反而不希望他們推進太快,一旦現有試點單位有一家出了大毛病,就會把這套制度全否了。”
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部部長王志鋼也認為,目前,央企董事會的人員結構還不是很完善。董事會容易存在受限于行政級別而影響平等議事的情況,真正的公司董事會應該實現充分討論、平等商議,最后達成共識。以最新宣布成立董事會的中石油集團為例,董事會共由八位董事組成,其中內部董事兩名,分別是中石油集團董事長周吉平、集團總經理廖永遠。外部董事五名,分別是路耀華、李慶言、李毓華、金克寧、黃龍,另有一名職工董事汪世宏。八位董事中,外部董事占據五個席位,占比過半,且多出自能源系統管理層或央企高管。其中,路耀華曾任國家煤炭工業局企事業改革司司長,李慶言、李毓華都曾出任其他央企的外部董事,金克寧、黃龍則分別在中國化學工程公司和中國華能集團出任要職。根據以往的央企董事會任命披露信息,中鹽總公司、鞍鋼等多家央企的董事會人員組成結構與中石油相仿,外部董事占比過半,但大多來自于國有資本體系。
外部董事的職責一般包括在投資項目、資金使用、干部人事以及薪酬等方面進行監督和參與決策。新華社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董事會對形成內部制衡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并不掌握人事任免、薪酬制定等關鍵職權;而在制定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利潤分配方案、年度預決算方案等方面,董事會并未獲授權進行管理。
不過,“到目前為止,沒有一起決策失誤或是央企高管貪腐,是由外部董事參與決策或監督而發現、避免的。”長期關注央企發展問題的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說,外部董事如果在一些問題上堅持反對意見,有可能被視為“刺頭”,要么直接被剔除出董事會,要么“即便被保留董事身份,也基本上會被架空”。
董事會試點最大的毛病是董事會虛化。董事會缺乏對經理層的實質性制約權,經理層在部分重大投資決策上與董事會的矛盾,對董事會排斥與抵觸的做法讓部分央企董事會“花瓶化”的隱疾浮出水面。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的隔閡,根源在于董事會實質上沒有任免經營層的權力。國資委代表出資人組建央企的董事會,董事會擁有任免考核經理層班子的權力,但由于央企的政治屬性和黨管干部原則,央企的董事長、總經理甚至副總經理均進入中組部或國資委的干部序列。董事會既然對經理層沒有約束力,那經理層自然會更傾向于對任命自己的黨政單位負責。
部分央企的經營層對國資委派駐集團的外董不以為然,國機集團的一位高層人士告訴記者,在企業都希冀通過重組或收購實現高速發展的今天,巨額投資活動越來越多。有些外董對上會的投資議案理解不深,遲遲不敢拍板,甚至保守起見投了反對票,在客觀上耽誤了最好的投資時機,“這種董事會僵化的做法在拖企業發展的后腿”!
央企董事會制度未來應該更加完善,具備更獨立的決策和監督職能,以及更明確的權利和責任。現在的國資委管得太具體,國資委應該從“管人管事管資產”,轉變成為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督者。財政部財科所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認為,央企董事會需要外部化、公開化、專業化,外部董事要盡可能地與企業沒有利益關聯,具備專業技能和素養,并且要有承擔責任的能力。
據悉,在落實董事會職權問題上,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了關于央企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工作方案。業內人士認為,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實施,有望使央企董事會實至名歸。(綜合相關報道)
- 相關閱讀
-
康師傅擬起訴相關媒體及記者侵權 索賠1億人民幣
康師傅控股新聞發言人陳功儒表示:“司法維權是企業面對不實謠言誤導消費者時的最后一道防線。...
-
中行預計今年我國GDP增長7.4% 全球增速為2.6%
在回顧2014年三季度經濟金融運行情況的基礎上,報告展望了2014年四季度的全球經濟金融形勢、中國經濟金融形勢與政策取向以及全球銀行業發展趨勢。...
-
德勤:上半年中國海外并購交易量上升 但投資額下跌
德勤報告顯示,2013年至今年5月,中國20宗最大規模的海外并購交易項目中,香港的企業有4家上榜。...
-
第六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交易博覽會在杭州召開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謝雙成、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會長苗耕書出席全球服務外包行業論壇并發言。...
-
挖機市場漸成洗牌之勢 三一、卡特等競爭優勢擴大
2014年8月挖掘機銷售數據于近日發布,28家挖掘機主要生產企業的液壓挖掘機銷量為3102臺,環比降低5.6%,同比下降達到30.2%。...
-
匯豐PMI連續四月站穩榮枯線上
記者戴曼曼報道:在經歷了連續3個月的走低后,9月匯豐中國內地制造業PMI初值再次走高,意外回彈至50.5,明顯高于此前的預期值50。...
-
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改的只是激勵制度
今年以來國資國企改革話題備受關注,目前從中央到地方正如火如荼推進這項改革,中央層面已選取六家央企集團作為改革試點,而地方已有近半省市區發布改...
-
廣東首套房貸政策暫未變化 首套房貸仍上浮5%起
繼四大行被傳將放松首套房貸后,昨日有消息指出興業和浦發也開始放松了對首套房貸的認定標準,稱只要房貸還清即算首套房。...
-
李稻葵:未來兩三年房地產仍將下行 但不會崩盤
李稻葵 房地產下滑趨勢短期內難以逆轉,未來兩三年中國將面臨這種基本態勢。...
-
餐飲業增速放緩盈利能力下滑
據中國網消息,隨著國家八項規定的出臺和餐飲業成本壓力的不斷上升,中國餐飲業增速放緩,盈利能力明顯下滑,行業正面臨著轉型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