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昨日在深圳舉辦的粵港低空攝影測量與相關應用技術研討會上獲悉,深圳無人機產業正展翅起飛。
據了解,中國的無人機排在美國、以色列之后,位居世界第三。而深圳擁有國內領先的無人機基地。
深圳生產的無人機在警用、氣象、農林、勘探等民用領域大展身手,并正在走向世界。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盧永華告訴記者,國內的無人機技術在民用方面已經成熟。“以色列民用的無人機整機都是深圳采購的。”
今年1月發布的《深圳市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規劃以低空攝影測量為代表的無人機列為發展重點,提出“無人機騰飛工程”,重點支持建設無人機產業基地。
目前,前海已與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后者將每月用無人機低空攝影,記錄前海15平方公里土地的發展。在深圳赤灣港區,運用了深圳先進院和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出爐的傾斜攝影系統解決方案,地面分辨率達到0.1米。
據了解,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針對深圳市實際需求,在寶安區、坪山新區、前海合作區、內伶仃島、鹽田區等開展了低空攝影測量工作,為城市規劃、國土管理、應急測繪、開發區建設、海洋監測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按照型號大小,無人機可分為大、中、小、微型。大型無人機大多為軍用,中型無人機常常用于農林業、森林火災等監控,小型無人機則多用于航拍、警用、搜救等,微型無人機則用于反恐等。目前民用領域的無人機多為中小型無人機。
據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教授透露,深大已研制出造價數百元的超小型無人機,接下來將針對不同應用進一步完善,提高飛行時長、安全性等。
“隨著無人機平臺和各種傳感器的小型化、成本降低以及性能的不斷提升,無人機應用于海岸帶地理環境監測的小型化、便捷化和傳感器的高度集成將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李清泉表示,海岸帶地理環境監測是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無人機在海岸帶地理環境監測方面應用廣泛。(記者 楊婧如 實習生 詹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