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絲帶”的賽場上,觀眾們看見的不僅是人形機器人的運動能力,更是它們開啟的機遇和時代。8月14日至17日,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國家速滑館舉辦,來自16個國家的280支隊伍圍繞26個賽項展開了487場角逐。在一場場古老又現代的競技中,人形機器人們正在向著榮譽發起沖擊。
正如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姜廣智在賽前發布會上所說:“機器人不再只是實驗室里的展品,而是走向生產線、走向競技場的‘新物種’。”一場場賽事,不僅展示了機器人在新場景中的適應力和勝任力,更讓人們看到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潛力。
賽場彰顯技術能力
1500米跑步比賽賽場上的一個小插曲,引發了參與者對于機器人技術路線的探討。
宇樹機器人在人類遙控下,可以用最快速度沖過終點。而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開發的“天工機器人”,則做到不用人類遙控,就可自主識別賽道的分道線。按照賽事規則,自主跑步完賽的機器人,可以在計算成績時以實際時長乘上系數0.8。最終,部分宇樹機器人在實際速度領先的情況下,成績反而被“天工機器人”反超。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回應說,宇樹機器人也可以自主跑步,只是速度會稍慢一些,這次比賽為了追求極致速度,才沒有打開自主模式。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技術官唐劍提出,人形機器人最重要的是實現全自主,這考驗視覺算法識別的精準性,為此,該中心基于激光雷達和環視的攝像頭,推出了機器人全自主導航方案。
這些由賽事折射出的技術細節,與機器人在賽場上的表現同樣精彩。
奪得自由體操項目冠軍的松延動力機器人,在賽場上完成了一連串復雜的前空翻、后空翻等動作。松延動力現場負責人介紹,空翻需要非常精確的控制,難度很高,目前松延動力機器人是市場上唯一能同時實現前空翻和后空翻動作的產品。
在競技項目和場景項目比賽中,來自優理奇公司的旺達系列機器人斬獲了多枚獎牌。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楊豐瑜介紹,旺達系列機器人的優勢在于上層的操作能力,能夠更好地實現酒店清潔這樣的復雜泛化任務。
足球賽事是機器人技術挑戰的集大成者。比賽要求各隊需要使用同款機器人,因此軟件算法成了比拼的砝碼。按照比賽規則,機器人需要依靠自主程序完成整場比賽,這對機器人的運動控制、視覺感知、定位導航及多機協作等技術,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在機器人真實場景出現之前,技術挑戰賽就已成為一種應用場景。只要能解決機器人踢足球的問題,我們就能把相關方法或觀念用到真實的應用上。”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研究員、機器人控制實驗室主任趙明國說。
場外勃發產業動能
“在運動會上體現的能力,在我們交付給客戶的機器人身上都能實現。下半年,我們最大的目標是做好機器人的生產和交付。”負責自由體操項目的松延動力算法工程師李勝濤向記者解讀了競技比賽和商業訂單的關系。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副主任付宏認為,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不只是一場競技比賽,還是產業加速器,可以倒逼企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機器人產業向消費領域延伸。
楊豐瑜介紹,“酒店場景清潔服務”比賽的冠軍和亞軍機器人均來自優理奇。其中,銀牌得主旺達2.0已經在電商平臺上架銷售,金牌得主旺達3.0還處在從實驗室到真實場景的應用測試。未來,人形機器人或許能夠打開酒店服務領域的百億級市場。“如果機器人能夠進一步從酒店走進家庭,那么這就是個萬億級的市場。”楊豐瑜展望道。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開發的天軼2.0機器人,以全自主方式包攬了物料整理項目冠亞軍。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比賽結果印證了具身智能技術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潛力,賽事本身也推動了技術向市場的轉化。
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成了一座“技術驗證場”,也是一場“優品展銷會”。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產品從賽場走向工廠和服務場景。在運動會上誕生的不只有各位賽事“冠軍”,還有人形機器人產業進步的又一座里程碑。(記者 孫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