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9月12日電 題:會長話封關:“迎來產業升級與國際化布局的重要機遇”
中新網記者 張茜翼
“隨著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日益臨近,在瓊渝商正迎來產業升級與國際化布局的重要機遇。”海南省僑聯副主席、海南省重慶商會會長王光強12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說,越來越多渝商正充分利用海南的政策和區位優勢,積極拓展高附加值產業與跨境服務領域。
當前,在海南注冊的重慶企業已超19000多家。海南省重慶商會自成立以來,積極凝聚在瓊渝商力量,引導企業從傳統商貿向高新技術、綠色智造、現代服務等自貿港主導產業轉型。
截至目前,海南省重慶商會已推動包括保亭光伏整村匯流、儋州國際木業零碳新材產業園、全液冷超充電站等多個重大項目落地,總投資額超過50億元。
圖為海南省僑聯副主席、海南省重慶商會會長王光強等考察在瓊渝商企業參與建設的儋州國際木業零碳新材產業園。 (海南省重慶商會 供圖)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渝商迎多重利好
近年來,王光強切身感受到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特別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管理政策制度實施后,海南與境外之間的貨物流通將更加便利,有助于降低在瓊渝企的貿易成本,拓寬其融入全球市場的渠道”。
海南自貿港的“雙15%”(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加工增值免關稅等政策,也成為吸引企業落地的關鍵優勢。王光強認為,渝商可依托重慶制造業基礎,將高端裝備、環保設備等高附加值環節布局在海南,享受內銷免關稅政策,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還可以探索“重慶研發+海南加工”“重慶核心部件+海南組裝增值”等模式,推動產業鏈高效布局與升級。
如今,海南正加快構建“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王光強看來,渝商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領域產業基礎雄厚,與海南的產業規劃高度互補,未來發展將大有可為。
在產業協同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海南省重慶商會正通過“商匯通”數字化服務平臺,持續組織政策解讀和實操培訓,并邀請稅務專家及權威機構為企業提供專業輔導,助力會員企業真正理解政策、充分享受紅利。
這些務實的企業服務舉措,與海南不斷優化的政策環境同頻共振。不久前,海南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規定》《海南省涉企行政檢查條例(試行)》等多項政策法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企業負擔明顯減輕,大家干事創業的信心也更足了。”王光強說。
圖為海南省重慶商會開展“商匯通”數字化平臺政策解讀和實操培訓活動。 (海南省重慶商會 供圖)借僑出海:拓展東南亞市場
身為海南省僑聯副主席,王光強尤其重視僑務資源與渝商發展的融合。近年來,海南省重慶商會多次組織企業赴東盟國家考察,積極推動環保設備、智能裝備等“重慶造”產品借助海南走向國際市場。
“我們已經推動重慶僑商產業園落戶萬州,引導僑資僑智回歸家鄉、服務本土發展。”王光強說,未來還將繼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拓展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提供包括跨境對接等在內的系統化服務。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進入海南,王光強建議,渝商立足自身產業基礎,聚焦差異化和高附加值領域,一方面發揮“重慶制造+海南政策”疊加優勢,加快發展加工增值產業;另一方面,積極拓展跨境服務貿易,推動技術解決方案和服務標準“走出去”。
讓“重慶智造”通過海南走向世界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展望未來,王光強告訴記者,海南省重慶商會將推動更多高質量項目落地,助力培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渝商品牌,實現渝瓊兩地產業協作向規模化、高端化和國際化邁進。
同時,商會還將打造品牌投資活動,如“重慶商會企業重慶38區(縣)暨海南18市(縣)行”,推動“商匯通”平臺與政府資源深度對接,并探索設立企業服務中心,促進產業協同和項目落地。
“在瓊渝商將積極把握海南自貿港封關這一重大機遇,進一步深化產業布局。”王光強表示,海南省重慶商會也將繼續發揮橋梁與平臺作用,助力在瓊渝商把握時代浪潮、共享開放紅利,讓更多“重慶智造”通過海南走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