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9日電 國新辦9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有關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表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體育總局等相關部門強化供需協同,統籌推進體育器械產業發展,目前全國體育器械生產企業超過6.3萬家。
9月9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靜、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陳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孔德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介紹《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王衛明介紹,體育器械產業產值從2015年的1.12萬億元提升至1.5萬億元以上,增長34%,涌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年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上市生產企業有8家,累計培育了體育器械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5家。以龍頭企業為牽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也不斷壯大。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河北張家口建設冰雪裝備領域首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培育了泉州現代體育產品、環杭州灣現代紡織服裝等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產品供給日益豐富。王衛明表示,目前,我國體育器械產品體系逐漸完備,形成冰雪器材裝備及配件、其他體育專項運動器材及配件、健身器材、運動服裝鞋帽、戶外運動器材、運動康復訓練器材、體育智能與可穿戴裝備、體育場館用設備等等21類產品體系,基本滿足了競技體育、大眾運動、運動康復等不同群體、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
競技體育方面,雪車、客運索道等產品亮相冬奧會,短道速滑服、滑雪板等產品馳騁亞冬會,舉重器材、山地自行車、乒乓球系列產品、運動鞋服、柔道賽場設施等產品也成為夏奧會的“常客”。大眾運動方面,先進適用、物美質優的運動器材不斷涌現,小型健身中心、智能健身設備等等走進社區,進入家庭。運動康復方面,外骨骼康復機器人、超低溫冷療艙、沖擊波治療儀等緩解運動疲勞,助力肌體康復。
技術進步步伐加快。王衛明指出,從室內到戶外,從專業運動到日常健身,體育器械正以更智能、更適配的方式融入多元化場景,產品也呈現智能化、便捷化、個性化的新特征。虛擬自行車比賽、虛擬賽車、虛擬賽艇等依托虛擬現實設備模擬運動環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相隔千里之外的群體同臺競技。內置碳纖維板的跑鞋可以實現快速吸震,并將沖擊力轉化為動力,助力運動員可以在比賽中跑得又穩又快。可折疊智能跑步機、可自由拼接的啞鈴架、小型化的動感單車,兼具便攜與專業性能,滿足人們居家日常鍛煉需要。智能攀巖裝備、智能調節阻力的劃船機、智能健身鏡等人工智能產品,可動態調整運動強度。新一代“AI健身助手”還能實時監測心率、步頻等指標,為不同水平、不同年齡段的運動愛好者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方案。
王衛明強調,總體來看,我國體育器械產業發展迅速,技術進步也很快。隨著體育消費潛力的不斷釋放,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