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繪(新華社發)
中央宣傳部、公安部6月16日聯合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進一步加大反詐宣傳力度,不斷提升群眾防騙意識,切實營造全社會反詐濃厚氛圍。
近日,江蘇公安機關披露一起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揭露犯罪分子的新套路,提醒群眾注意辨識資金來源不明的非正常交易,確保財產安全。
——編 者
“沒問價格、不挑款式,也沒有詢問是否有優惠,卻要一次性購買45萬元的金條。”今年2月25日,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接到轄區內一家黃金店鋪報警,店員稱一名女子行為可疑,購買大額金條時神色慌張。
接警后,秦淮分局月牙湖派出所民警徐響到現場了解情況:來自遼寧的郭某自稱與丈夫來南京旅游,出來散步順便購買金條用于收藏。
“游客一般會購買小件黃金首飾,但她直接購買大額金條,不符合常理。”徐響認為當事人可能正在遭受詐騙,于是詳細詢問。民警發現,其購買黃金的45萬元竟是在兩小時前剛剛收到的。
郭某為何收到大額轉賬?又為何要將到賬款全部購買金條?當前,受害人通過郵寄黃金被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多發,面對這些疑點,民警決定進一步開展調查。
鎖定轉賬身份,民警展開資金追蹤
民警對郭某進行反詐勸阻,同時核實其購買黃金錢款的來源。起初,郭某抵觸情緒明顯。
經過民警疏導,郭某吐露:“何某是我朋友,三年前向我借了45萬元,這是對方償還的欠款。”郭某說,自己手機里存有何某的聯系方式。民警隨即撥通了何某電話。
“請問是何某嗎,你為什么會給她打款?”面對民警提問,何某說出了截然不同的原因:“郭某需要用錢,向我借了45萬元。”
二人的說法互相矛盾。“我們推斷二人并非朋友關系,很可能是詐騙的‘上下游’。”月牙湖派出所副所長徐寅說,為查明真相,民警轉換調查方向,從銀行轉賬記錄入手展開追蹤,迅速聯系分局反詐中心,對該筆資金的來源進行追查。
反詐中心啟動核查機制,發現該筆資金是何某父母轉賬給他的。隨后,何某母親、家住江西九江的孔女士接到南京警方電話。在確認民警身份后,孔女士表示,何某是一名19歲的留學生,幾天前前往澳大利亞,孩子稱學校需要家長轉賬、提供存款證明,保證家庭有經濟實力,遂向其轉賬45萬元。
相隔萬里勸阻,受害人道出案件實情
何某父母得知何某可能遭受詐騙后,第一時間聯系孩子,但此時何某已不接聽父母和民警電話。何某父母心急如焚,通過澳大利亞的朋友聯系當地警方才在學生宿舍里找到何某。
“剛開始我在想,是不是兒子的卡被盜取了,就讓兒子把存款信息發給我看。”孔女士給兒子發微信要存款截圖。她發現截圖顯示45萬元還在賬戶上。
難道是警方搞錯了?孔女士心頭浮現疑惑。“我們非常肯定何某賬戶上的錢已經轉到其他人賬戶。”面對警方回復,孔女士將兒子發回的存款截圖進行多方求證,發現該截圖是通過技術手段合成的。
“兒子,媽媽特別擔心你的安全,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不怪你!”面對母親耐心勸導,何某終于道出實情。
原來,何某飛抵澳大利亞不久就遭遇了詐騙。2月23日,由于欠費停機,何某重新買了電話卡。在電話卡的包裝上貼有“客服電話”,他便打過去,想了解之前為什么停機。
電話接通后,對方稱何某涉嫌洗錢等犯罪,恐嚇何某會因此被逮捕,可能會被遣送回國,還向其出示偽造的通緝令和大使館的批文等。
出國留學不易,何某擔心會因為此事耽誤前程,便相信了對方的說辭。沒想到,卻是遭遇了冒充公檢法電信網絡詐騙。
順藤摸瓜調查,詐騙分子竟實施“兩頭騙”
案情明朗后,為確保資金安全,秦淮分局反詐中心迅速對郭某的銀行卡賬戶采取止付處理,月牙湖派出所將郭某依法傳喚至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開展審查。
郭某為何要幫境外詐騙分子轉移資金?不承想,她竟也是“受害者”。
郭某供述,在某短視頻平臺看到助農廣告后,隨即關注了助農“導師”,在“導師指引下”,郭某安裝了一個扶貧助農的軟件。“導師”稱,可以助其申請到“精準扶貧”款項279萬元,但需要郭某前往外地購買黃金包裝一下。這名“導師”給郭某轉了2900多元費用,并讓郭某前往南京買黃金。
面對巨大誘惑,郭某早已沖昏頭腦,按“導師”要求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證件和銀行卡,并提前來到南京等待“指令”。在收到何某轉賬后,郭某按“指令”前往線下金店購買金條,并要求當場帶走。
警方深入調查后發現,這名“導師”就是詐騙分子,并企圖通過黃金交易完成贓款洗白,郭某也徹底淪為詐騙分子洗錢的“工具人”。經查,郭某的行為違反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相關規定,被依法處以沒收違法所得并罰款。
在本案中,犯罪分子實施“兩頭騙”,一方面冒充公檢法騙取留學生何某45萬元,轉入郭某銀行賬戶;另一方面又誘騙郭某購買黃金實現線下洗錢轉移贓款的目的。
“案件的迅速偵破,得益于警企合作聯動的有效運行。南京警方定期為轄區企業進行反詐培訓,積極營造社會面宣防氛圍。”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副局長錢序寧說,將堅持防范為先,繼續健全警企、警銀聯動機制,實現精準預警,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目前,公安機關已將45萬元返還到受害人家屬手中,及時報案的金店店員也獲得了見義勇為獎勵。
延伸閱讀
為群眾打造“防詐盾牌”
刷單返利、虛假網絡投資理財、冒充電商物流客服……近日,公安部刑偵局、國家反詐中心聯合發布《2025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手冊》,公布10類高發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為群眾打造“防詐盾牌”。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社會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實施,立足各環節、全鏈條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精準發力,為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撐。公安機關統籌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堅持依法嚴打,密切部門合作,推進綜合治理,做好防范宣傳,形成了齊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整體合力,有力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
據統計,2024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9.4萬起。自2023年7月開展打擊緬北涉我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已累計抓獲5.5萬余名中國籍涉詐犯罪嫌疑人,徹底摧毀臭名昭著的緬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團,鄰近我國邊境的緬北地區規模化電詐園區被全部鏟除。
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近年來,公安機關深入研究電詐犯罪“兩卡”、通信鏈、資金鏈等領域打擊治理工作,打通行業壁壘,堵塞監管漏洞,提升精準識別能力,有效提升反詐工作質效。同時,會同銀行、通信等部門持續推進行業治理,健全完善預警勸阻工作機制,織嚴織密防控網絡,最大限度預防案件發生。
如今,群眾可通過國家反詐中心APP、96110預警勸阻專線、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全國移動電話卡“一證通查”、全國互聯網賬號“一證通查”、反詐名片、云閃付APP“一鍵查卡”,以及工信部推出的跨境提醒服務,更好地識騙防騙,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此外,公安機關做實做細反詐宣傳,提升公眾防騙意識。同時,還創新舉措,廣泛發動群眾,共筑反詐群防群治防線。福建廈門公安機關積極動員外賣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群防群治力量,組建1000余人的反詐志愿者隊伍。江蘇省常熟市公安局辛莊派出所聯合發動568家單位成立反詐聯盟,發展志愿者100余名,在轄區構建了189個反詐“微堡壘”。
防范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下一步,公安機關將全面落實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推動打擊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勢頭,堅定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本報記者亓玉昆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3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