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航向 排除干擾 實現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王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同美國亞洲協會視頻交流致辭
(2020年12月18日,北京)
尊敬的陸克文先生,
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在歲末年初之際通過視頻方式同各位新老朋友進行交流。美國亞洲協會一直關心支持中美關系發展。在當前中美關系困難形勢下,陸克文先生和各位朋友就中美關系提出了不少寶貴意見,努力發出客觀理性的聲音,中方一直高度重視,愿意同大家加強交流、加深理解。
即將過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世界帶來全方位沖擊。各國都更加清醒意識到,應對全球性挑戰必須加強國際協調與合作,尤其需要大國為此發揮表率作用。然而,中美關系卻呈現螺旋式下滑,跌入建交41年來的低點。這一局面顯然不符合中美兩國人民利益,也不利于國際社會合作共克時艱。
2020年可能將是國際秩序和國際關系受到損害最大的一年。我們看到,強權主義沖擊國際穩定。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動輒揮舞制裁“大棒”成為地區和全球安全的最大不穩定因素。保護主義沖擊國際貿易。逆全球化思潮不斷抬頭,貿易投資受到壁壘阻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瀕臨斷裂。單邊主義沖擊國際合作。我行我素、毀約退群致使國際體系越來越碎片化、無力化,也阻礙了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努力。“麥卡錫主義”沖擊國際交往。一些極端勢力抱持政治偏見,將其他國家公開合法的政黨、機構標簽化、污名化,試圖以意識形態干擾甚至阻斷國際交往,企圖發起“新冷戰”,拉下“新鐵幕”。
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面前,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應該做的,是樹立對彼此正確認知,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傾聽國際社會呼聲,承擔起大國應盡的責任,同時與其他國家一道,共克時艱、共迎挑戰、共謀發展。
各位朋友:
大家都關心中國的外交,對中國外交的風格、走向也有各種議論。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意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始終懷抱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人類進步作貢獻的初心,愿意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無意同他國爭霸,從不干涉別國內政,不會輸出制度和模式,更不搞什么勢力范圍。
中國外交致力于服務發展。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經過不懈努力,今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貧困縣已經全部摘帽,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首次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我們對此感到自豪,同時也清醒認識到,鞏固脫貧成果、實現共同富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國外交當然也要始終服務于國家發展建設的總體需要,服務于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國外交致力于實現共贏。一枝獨秀、本國優先不是中國的文化理念。你輸我贏、贏者通吃更不是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我們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致力于與各國實現雙贏、多贏。我們認為,這樣的外交更可持續,也更得人心。我們愿意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對外開放,與各國分享機遇紅利,實現共贏發展。
中國外交致力于維護公平。作為一個歷史上曾經遭受過屈辱的國家,中國對公平的價值有著更深的體會。我們認為,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不能以大欺小、恃強凌弱。我們認為各國都擁有平等的發展權利。發達國家有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發展中國家也不能永遠停留在產業鏈價值鏈的低端。我們認為全球事務應當由各國一起商量著辦,國際規則也應由各國平等地制定,國際關系還是應當實現民主化。
各位朋友:
中國始終希望與美國朝著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方向,建立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系,并為此付出了真誠努力。但遺憾的是,當我們打開電視、報紙包括新媒體,看到的、聽到的幾乎都是美國政府高官在攻擊指責中國,而且沒有任何真憑實據,只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有罪推定”和情緒化的宣泄。為什么出現這種狀況,根源在于美方一些政客在涉華問題上作出了一系列戰略誤判:
一是無視中美存在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從戰略認知上執意將中國列為主要威脅,扣歪了第一顆紐扣,以致不惜發動“全政府戰略”,集中幾乎所有資源來打壓中國,實際上犯了方向性錯誤。二是從意識形態偏見出發,攻擊和抹黑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憲法確定的中國領導力量,與中國人民血肉相連,命運與共,任何對中國共產黨的攻擊,就是對14億中國人民的攻擊,注定只能失敗。三是企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方屈服。中國歷史上曾遭受過列強的欺凌,但這一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美方的強權邏輯只能激起中國人民更堅定的回擊。四是企圖在國際上搞反華同盟,但全球化時代各國利害相關,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愿被迫選邊站隊,更不愿被綁上與中國對抗的戰車。事實已經并將繼續證明,美方的這套作法無視中美建交40多年來取得的合作成果,無視兩國有識之士為發展中美關系付出的多年心血,無視國際社會期待中美兩國和平共處的強烈愿望,是不可持續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中美關系出現嚴重困難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雙方應該從中美建交以來的風雨中汲取有益經驗教訓,美方的對華政策應當盡早回歸客觀和理性。
我愿強調,中國的對美政策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我們始終認為,中美利益已深度交融,雙方誰也離不開誰、誰也改變不了誰、誰也不必取代誰。中美關系不是你輸我贏的零和游戲,任何一方的成功都不必以另一方的失敗為代價。中美合作可以辦成許多有利于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
各位朋友:
中美關系這艘巨輪不僅承載著兩國17億多人民的福祉,也關乎世界70多億人民的利益。現在到了決定這艘巨輪下步航線的關鍵時候了。習近平主席在發給拜登當選總統的賀電中指出:“希望雙方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這是中方對中美關系的主張和期許。
我們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以堅持相互尊重為前提,以加強對話協商為途徑,以深化利益融合為動力,以夯實民意基礎為支撐,重建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不久前我同美中貿委會的朋友們視頻交流時,曾提出中美雙方應努力使下一階段中美關系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我們應當通過對話拓展合作、管控分歧。拜登當選總統提出的四大執政優先事項中,中美至少在抗擊疫情、經濟復蘇、氣候變化三大領域擁有廣泛合作空間。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方愿視美方的需要繼續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雙方也可在診療經驗、防護物資生產、疫苗研制分發等方面加強合作,同時發揮各自優勢,支持第三國抗擊疫情,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貢獻。應對氣候變化是雙方又一個重要合作點。中國堅定奉行新發展理念,大力建設生態文明,致力于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會堅定不移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這既是對中國的子孫后代負責,也是履行我們應盡的國際義務。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應對氣候變化雄心峰會上宣布了中國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的目標和政策舉措。我們注意到拜登當選總統表示就職后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歡迎美方為此采取更多的積極行動。中美可以再次共同為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作出貢獻。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方也愿同美方加強宏觀經濟對話和協調,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金融的穩定。
我們也從不回避中美兩國之間的分歧,主張在正確看待彼此的基礎上,建設性地處理兩國關系中的一些突出和重要問題:
第一,在意識形態問題上,要尊重彼此選擇的制度和發展道路。40多年前,中美領導人之所以能夠實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雙方意識到應當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中美相互打交道并不是為了把對方改造成自己,更不是為了把對方打倒,而是為了尋求并擴大共同利益。中國的制度也好,美國的制度也好,都是各自人民作出的選擇,都深深根植于各自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基因。美國的執政者如果試圖把對華政策目標定位為改造甚至顛覆中國,不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必將撞上南墻。正確的做法是尊重彼此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繼續和平共處,實現合作共贏。
第二,在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要堅守不干涉內政的國際準則。臺灣、涉港、涉藏、涉疆等問題都是中國的內部事務,都事關中方的核心利益,無論是按照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國際準則,還是根據對中美雙方都有約束力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都不應被外部勢力橫加干涉。尤其是一些反華政客針對新疆、西藏事務炮制了太多的假消息,美國的行政部門和國會居然以此為由,對中國的企業和個人實施長臂管轄,這種作法更是嚴重違反了國際法,也不符合國際公道良知。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中方當然要作出必要回應。我們不能接受這個世界重回不分是非的“叢林法則”。同時,對于真正關心中國、希望了解中國包括新疆、西藏自治區情況的外國朋友,我們隨時愿意向大家介紹真實的情況。中方愿邀請在座各位方便時訪問中國的這兩個自治區,眼見為實,相信你們會看到一個社會進步、民族和諧、宗教自由、經濟發展的新疆和西藏。
第三,對于經貿領域中的問題,要堅持以對話協商取代對抗制裁。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貿易的動力在于市場需求,從來就不存在強買強賣。打貿易戰沒有贏家,只會損人害己。通過加稅施壓的辦法,事實已證明是飛去來器,搬起石頭砸了自己。雙方應為中美經貿合作的健康發展掃除人為障礙、注入正面預期。中國的國內市場必將不斷擴大,并且會成為全球最大和最有活力的市場,有能力、也有需要從美國購買更多適銷對路的商品,緩解兩國貿易的不平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對于美方關心的結構性問題,中方正按照自己的改革進程堅定有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認真執行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在這方面所達成的共識。中國已明確要建設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國內改革已深入到制度體系的變革。隨著時間推移,各方的一些合理關切都會得到妥善解決。美方則應當停止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為中國企業經營投資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性的環境。
第四,在海上問題上,要努力把摩擦轉化為合作。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從來不存在問題,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正常航行和飛越受到影響的實例。中方愿與地區國家一道,繼續堅定維護各國依據國際法所享有的航行與飛越自由。中國將加快與東盟各國商談規范各方海上行為、堅持和平解決爭端的“南海行為準則”。“準則”的達成將符合公認的國際法,也不會影響域外國家在海上的正當合法權益。中國政府就海上問題同美方溝通對話的大門隨時敞開,兩國的專家學者也可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規的適用進行深入交流,避免誤解誤判。中美在維護航行自由、保護海洋環境、開發海洋資源方面擁有共同利益,雙方可以就此探討并開展合作,圍繞海上問題形成彼此的良性互動,為中美關系注入積極因素。
第五,在人文交流方面,要盡快取消一系列人為限制。人民友好是中美關系的社會基礎。兩國有識之士要共同抵制破壞人文交流、搞所謂“人文脫鉤”的企圖,鼓勵和支持兩國社會各界加強交流,增進了解。把中國的留學人員包括專家學者都看成有“間諜”嫌疑是一種陰暗心理的反映,也是喪失自信的表現。中方無意同美方打外交戰、媒體戰或其他什么戰。兩國各界有識之士都應共同反對把人文交流污名化、把正當交往泛政治化的作法,搬掉阻礙兩國人員往來的各種“絆腳石”。
各位朋友:
只要中美雙方本著對歷史、對人類負責的精神,從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相互尊重,堅持平等相待,堅持求同存異,堅持合作共贏,中美關系這艘巨輪就能夠沿著正確航線向前行駛,保持強勁動力,避開暗礁險灘、闖過逆流巨浪,到達中美雙贏、世界共贏的彼岸。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