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各位打工人!
又是辛勤勞動的一天開始啦!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
我們遠在月球上的小伙伴——嫦娥四號
已經離開地球整整兩年啦
兩歲生日快樂呀,嫦小四!

截至今天
嫦娥四號已經離開家鄉731天
兩年之中嫦娥四號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數據資料
進行了多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探索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與學術成果

與此同時
正在“月亮之上”為我國探月事業默默“打工”的
還有我們老當益壯的嫦娥三號
和新晉入職的嫦娥五號
今天就讓我們再來一覽“探月天團”的風采吧
有請超越996、橫掃007的
宇宙超能天團
——
月球探測器,們

2013年12月
嫦娥三號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軟著陸
CE-3著陸器與其攜帶的巡視器“玉兔號”
成為登陸月表打工的第一支先鋒隊
2019年1月
嫦娥四號實現世界首次月背軟著陸
CE-4著陸器與其攜帶的巡視器“玉兔二號”
強勢加入月表打工天團

現如今
嫦娥三號仍在月表執行探測任務
服役時長不僅遠超設計壽命
且刷新了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世界紀錄
是名副其實的“勞模”

與此同時
嫦娥四號探測器也即將開始著陸后
第25月晝的工作
“玉兔二號”月球車更是打破了
塵封達49年之久的世界紀錄
成為人類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那么在月球上
探測器們的一日行程是怎樣的呢?
讓我們走近今天的“小壽星”
打工人“嫦小四”的一天

首先我們來分別認識一下
嫦娥四號的兩位主角
嫦娥四號著陸器 與 玉兔二號巡視器
嫦娥四號著陸器
是巡視器(月球車)的“娘家”
“工位”固定
執行原地探測任務

玉兔二號巡視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月球車
則為“移動辦公”
執行機動探測任務

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下主角們的一日安排
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約為27.3天
也就是說月亮上的“一天”
(月晝+月夜)
相當于地球上的一個月
探測器們的作息安排也本著“勞逸結合”的原則
被設定為“上半個月班+休半個月假”

不過這個休假可不是探測器們在“偷懶”
而是受制于月夜的極低溫度
根據嫦娥四號最新的探測數據
月夜期間月背表面最低溫度
可低至-196℃


為了給探測器們提供適宜的工作條件
(以免發取暖費)
合理配置能源使用
探測器們均被安排在
月晝工作+月夜休眠
這也就是為什么
我們經常在新聞里可以看到
探測器會被“休眠”和“喚醒”

那么,開工以后
探測器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那就要看看探測器們都有什么“裝備”了
搭乘探測器來到月球的各種科學儀器
也被稱為“載荷”
“嫦小四”行程共攜帶了8臺有效載荷
其中著陸器四件“裝備”如下

巡視器四件“裝備”如下

有了這些載荷以后
探測器就相當于有了
“眼睛”“鼻子”和“耳朵”
在接到地面指令后
就可以根據工作計劃展開行程了
這時候也就到了
運籌帷幄的兩大門派
通力合作(相愛相殺)的時間了
一邊是“下單”科研任務的科學家團隊

一邊是“執行”探測任務的工程師團隊

每個任務周期開始之前
工程總體部門都會會同多方專家
共同制訂工作計劃
在確保安全、高效、可行的前提下
給“嫦小四”派活
并7x24小時持續監護

在一個月晝的工作結束以后
“嫦小四”即可打卡下班
進入休眠狀態
這時候
就要介紹我們另一位深藏功與名的隱世高手
“鵲橋”中繼星

由于嫦娥四號的著陸地點位于月背
無法直接對地通信
所以探測器與地球之間的數據傳送
都需要一位穩定可靠的“二傳手”來實現
執行這一任務的就是
提前布設在“黃金C位”上的中繼星
中繼星所處的位置是
位于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軌道

在此位置上
中繼星同時受到地球和月球的引力牽制
可以僅靠很少的能源
實現相對穩定的軌道運動
因而能夠提供高效、可靠的地月通信
探測數據首先會被傳送到中繼星上
繼而通過中繼星的轉發傳回地球

至此,探測器的一日工作就算基本完成啦
隨后而來的即將是漫長而寒冷的月夜

“嫦小四”也將進入安靜的休眠
等待下一次被喚醒
與此同時
“打工人”的接力棒就交到了
地面的科研工作者的手上
讓我們共同期待著
會有更多新發現、新成果從這里誕生吧
加油呀,嫦小四!
———————— ————————
放眼前路
等待我們的是
令人無限向往的浩瀚宇宙
而在這條探索之路上披荊斬棘的
正是守在這方寸屏幕兩端的
你和我
每一位默默為航天事業貢獻力量的“打工人”
都值得我們為之加油點贊
星辰大海,前路漫漫,你我同行
來源: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設計制作: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