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保護知識產權 為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國家安全。
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版權意識、品牌觀念愈加提升,從一首歌曲、一篇文章,到一項專利、一個地理標志,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通過知識產權運用獲得了實際價值。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知識產權的加速轉化運用正為高質量發展打造全新引擎。
2018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0.71萬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6%,有力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2019年,我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突破1500億元,知識產權質量效益持續快速提升。今年前10個月,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均實現了疫情影響下的逆勢增長。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作為一種現代產權制度,知識產權本質是通過產權激勵,幫助創新者獲得與其技術貢獻相適應的回報。一家創新型企業研發新產品,必然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就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積極性及生產效益,進而影響整個創新環境。沒有知識產權這一無形資產,企業就會失去核心競爭力,創新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產權資源?!笆濉睍r期,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國的知識產權運用還面臨著市場化水平不高、專業程度不夠等問題,價值評估、處置變現等環節還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專利方面。我國是專利大國,卻不是專利強國,特別是關鍵產業和核心技術領域專利占有率較低?!秶鴦赵宏P于201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指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偏低,抽查的46.41萬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發明專利中,僅3.88萬件(約占8.4%)發生過轉讓或許可。
究其原因,一些專利不是為了實際運用而產生,而是為了專利而專利。比如,有的企業將專利申請作為提高上市公司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一個重要籌碼,有的高校將申請專利變成騙取科研經費、套取科技基金的手段。這些專利終生只停留在一紙證書上,與市場需求、產業技術革新等毫無關系,無法轉化為產品,多少資源就這樣被浪費掉了。
從知識產權大國到知識產權強國,非一日之功。為此,需要深化知識產權體制機制改革,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提高知識產權的轉化運用效率。要進一步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在增強系統保護能力的同時,讓知識產權的經濟社會效益加速顯現,促進“中國制造”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躍升。
知識產權保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制度,不僅是促進技術迭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也是培育創新思維、養成創新習慣的文化土壤。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的高效運用,促進知識產權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必將更好地實現其市場價值,為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