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海關打造長效機制全鏈條阻擊“水客”走私 “水客”走私呈現與網上代購相結合新態勢
□ 本報記者 蔡巖紅 文/圖
各種“水客”走私進境的高檔手表、包包、鞋、服裝、首飾等奢侈品堆滿房間,大部分都已打上快遞標簽,準備發往全國各地。這是記者近日在珠海拱北海關走私貨物罰沒倉庫看到的一幕。
針對珠澳口岸“水客”走私一度活躍的態勢,拱北海關采取深化全員打私、強化緝私部門專業打擊、推進反走私綜合治理等措施,深化與地方公安等相關部門合作,一體化推進防范、管控、打擊、整治工作,堅持“打頭斷鏈挖根”,對“水客”團伙開展“全鏈條”打擊。截至今年10月底,拱北海關已查辦“水客”走私案件916起,打掉專業走私團伙29個,案值逾18億元,有效遏制了“水客”走私勢頭。
嚴守首道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珠澳口岸特別是珠海拱北口岸客流量不斷攀升,近期已接近每日30萬人次,而‘水客’也混跡客流之中,加大了打擊難度。”拱北海關緝私局副局長林志兵告訴記者。
11月22日傍晚,記者來到拱北海關所屬閘口海關,此時的海關待查大廳里,已有30多名疑似“水客”被海關截查,其中,有人違規攜帶酒,有人違規攜帶多個名牌包包……而在待查大廳,“走私須擔責,三次要入刑,簽注可被限,工作難保全”的警示立在大廳中。
記者遇到一澳門籍女子聶某因“托帶”8瓶茅臺酒進境被海關截查。當時,該女子經拱北口岸旅檢大廳海關“無申報通道”入境,現場關員發現聶某的行李物品X光機檢查圖像可疑,遂將其截查。記者看到,聶某隨身攜帶的黑色背包內裝有8瓶茅臺酒,另一旅行袋內裝有大量被壓扁后的酒盒。聶某稱這些酒和酒盒是幫人“托帶”,對方承諾攜帶過關后會給予一定的“小費”。
現場關員告訴記者,根據海關規定,煙、酒屬于限制進境物品,來往于港澳地區的旅客15日內首次進境攜帶酒精飲料限值為750ml。個別不法分子試圖利用旅客個人的“免稅額度”逃避海關監管,不明情況的旅客被蠅頭小利誘惑后替人攜帶物品過關。目前,海關已對當事人進行行政處罰,并對其所攜帶的茅臺酒進行退運處理。
針對“水客”走私特點,拱北海關采取突出重點,精準施策,精確打擊,全面構筑正面、后續、逆向監管互為依托、互為補充的嚴密防線。同時,加強正面監管,嚴守第一道防線,嚴格執行海關總署關于行李物品檢查各項監管要求,分析“水客”走私特點及攜帶物品種類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整監管重點,組織開展“鐵錘”“落葉”等專項行動。在口岸上,采取分流分類管理,將重點“水客”群體列為打擊對象,突出打擊小推車帶貨、肩扛手提大件行李、大行李箱帶貨等行為。
今年1月至10月,拱北海關共監管進出境旅客 4832萬人次,查獲各類走私違規案件6048起,其中通關旅客量最多的拱北口岸占全關區九成以上。
加強智慧監管
“除傳統的‘螞蟻搬家’式走私外,‘水客’走私還呈現與‘網上代購’相結合的新態勢,代購從業者群體參與走私現象有所增長。”林志兵說,當下“水客”的反偵查能力在不斷增強,走私手法隱蔽、團伙組織嚴密,存在查獲難、識別難、取證難的問題。
11月12日,拱北海關緝私局出動警力160余名,分成27個行動組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打掉“水客”走私團伙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6名,查封存儲私貨倉庫5個,查扣涉嫌走私入境的GUCCI、DIOR等品牌高價值貨物初估案值3.6億元。經初步查證,涉案團伙通過網絡平臺承攬訂單,雇請人員接收從境外訂購的奢侈品牌箱包、服飾,組織“水客”走私進境。
特別是隨著國內疫情的緩解,粵澳兩地牌客車全面恢復通行后,跨境司機利用小客車走私行為有抬頭跡象。對此,拱北海關今年加大智慧監管力度,將“水客”群體的風險分析與智能化監管設備應用相結合,依托CT機及分揀線、頂照式小客車檢查設備、H986大型集裝箱檢查設備等,鎖定重點“水客”實施精準打擊,其中在中秋、國慶“雙節”前后開展打擊“水客”走私“雙百”行動,布控查獲走私犯罪案件7宗。
11月23日上午,記者在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入境客車通道看到,從澳門進境的粵澳兩地小車井然有序地通過閘口。記者注意到,閘口道邊有一塊門板大小的面板。“這是個信息采集箱。”港珠澳大橋海關副關長郭艷海一邊指著面板一邊告訴記者,他們啟用了車輛通關“一站式”卡口作業系統,該系統將司機健康申報集成在系統中,車上司機可不用下車,通過信息采集箱上的提示進行操作,實現“指尖申報、掃碼驗證、紅外測溫、處置放行”全流程電子化查驗。記者現場測算了一下,一輛小客車通過閘口僅不到1分鐘時間。
口岸通關不僅要放得快,更要管得住。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入境客車閘口十米之外,還有兩條被稱為“頂照式小客車檢查設備”的檢查通道,如果發現問題車輛,海關關員便引導車輛進入檢查通道,通過頂照式檢查設備傳輸的車輛內部圖像進行分析,從而檢查車內的情況。“前一段時間我們就是通過這個系統查到了走私鮑魚、茅臺酒。”港珠澳大橋海關監管一科副科長胡戡指著監控圖像向記者介紹說。
9月11日10時許,港珠澳大橋海關關員在入境客車通道對一輛粵澳兩地牌客車進行頂照式查驗時,發現機檢圖像異常,遂對司機李某進行問詢。當時李某態度堅決,拒不承認藏匿事實。當值關員遂對該車再次實施重點查驗,發現車體有多處改裝痕跡。經會同海關緝私部門聯合執法,最終發現李某駕駛的車輛經過專業改裝,內設有3個暗格,其間藏匿干鮑魚約40公斤。9月9日中午13時許,也是在此通道,還查獲一宗跨境商務車司機走私酒類物品進境案。經查,該車座椅及后備廂地墊下共藏匿有飛天茅臺酒17瓶。
推動多元共治
為遏制“水客”走私,今年9月,拱北海關全力推進打擊“水客”走私長效機制建設,健全完善7項工作機制,制定36項具體措施,組織開展打擊“水客”走私“雙百”行動和專項會戰。9月以來,連續查獲4起“水客”走私大案,涉案貨物包括高檔品牌化妝品、箱包服飾、手表、食品、保健品和品牌高價值貨物,案值超7億元。
拱北海關嚴格規范執法,統一關區各旅檢現場執法標準和監管要求,加強布控指令執行落實,加強客車通道巡查,強化對貨運渠道車廂、車體的檢查,嚴防“水客”向跨境客、貨車通道轉移。同時,綜合運用退運、征稅、移交緝私等手段嚴格依法處理“水客”攜帶的違規物品,遏制其不法行為。
拱北海關充分發揮各口岸監控指揮中心及現場機動查驗力量監管作用,不斷完善各旅檢口岸機動查驗機制,豐富查緝手段,與現場監管力量有機配合銜接,及時應對“水客”通關量的變化,保障對重點時段、重點人群、重點物品開展嚴密監管。
“打擊和治理‘水客’走私涉及多方執法部門,必須推動多元共治。”拱北海關監管處副處長蘇濤進一步介紹說,海關正面監管不僅與緝私部門“打團伙”行動緊密配合,還需要地方各部門的力量支持。以拱北口岸為例,地方政府將打擊“水客”走私工作融入平安珠海建設工作,不僅支援了充足的保安力量,協助海關維護口岸秩序和旅客引導,而且包括公安、綜治、市場監管、商務等在內的各部門給予了海關極大的支持,對口岸周邊商鋪進行了集中整治,同時約談重點勞務公司,加強對赴澳勞務人員的管理,口岸公安部門亦與海關緊密聯系配合,共同研究“水客”治理相關舉措。
此外,拱北海關通過點對點聯絡機制與澳門海關互通口岸通關情況,交換查緝信息,開展聯合打私行動。通過長效機制建設的深入推進,海關與珠澳執法部門的共同努力,珠澳“水客”走私活動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