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浩

  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水天一色。泵房里,抽水機轟鳴,葉片飛轉。南水北調東線以此為起點,13級泵站讓長江水攀越十幾層樓的高度,送達山東半島。

  河">

<center id="8s93p"></center>
    1. <span id="8s93p"><noframes id="8s93p"><span id="8s93p"></span>
    2. <bdo id="8s93p"><meter id="8s93p"></meter></bdo>
      <label id="8s93p"></label>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水質如何?夠不夠用

      2020-11-27 07:18:40

      來源: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王 浩                       

        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水天一色。泵房里,抽水機轟鳴,葉片飛轉。南水北調東線以此為起點,13級泵站讓長江水攀越十幾層樓的高度,送達山東半島。

        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庫云涌千山。南水北調中線出陶岔、穿黃河、過渡槽,跋涉1200多公里,一渠清水潤澤京津冀豫。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時指出:“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

        390億立方米!從11月1日開始,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又開啟新的輸水年度。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累計調水390億立方米,讓1.2億多群眾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用?如何用好來之不易的“南水”?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南水北調工程的管理者、權威專家、受益群眾等,帶您走進這條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調水線。

      南水北調東線、中線示意圖。趙柱軍 秦顥洋攝影報道

        “南水”水質如何?

        先治污后通水。調水全線鐵腕治污,決不讓污水進干渠,中線水質優于Ⅱ類,東線水質全部達到Ⅲ類

        調水水質好不好,源頭是關鍵。

        河南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就坐落在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岸畔。

        “辣椒村”要拔掉辣椒苗!回憶起那段日子,村支書張家祥依然感慨。過去,村民靠“捕魚換口糧”。1996年,27歲的張家祥當選村支書,發誓“要讓村民擺脫窮日子”,幾番考察,選中了辣椒產業。學技術、跑市場,張家祥和村民們闖出了名堂。每逢辣椒上市時節,上百家客商涌入小村子,一天能賣上千噸。

        就在辣椒產業最紅火的時候,張家河村面臨轉型。2010年,南水北調中線通水進入倒計時,村莊地處水源地核心區,守護一庫清水的責任重大。“辣椒對化肥和農藥需求量大,會讓水中的磷氮含量超標。”張家祥說,“‘國字號’工程不是小事,咱說啥也要支持。”

        不種辣椒種什么?軟籽石榴闖進了張家祥的視野。“石榴不貪肥,能‘鎖’水土,市場行情還好。”在政策支持下,村里和企業合作,發展了5000多畝的軟籽石榴。

        如今,“辣椒村”變成了“石榴村”。“同樣一塊地,收入翻番。我在石榴地里套種南瓜,畝均收入8000多元。”村民王洪財說。目前全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0多萬元。在張家河村的帶領下,周邊16個村發展起2萬多畝軟籽石榴。

        從石榴園望出去,千峰涌翠間,丹江口水庫攬山抱水。為了守好這盆水,淅川縣堅持“有樹不伐、有魚不捕、有礦不開”,該關的關、該退的退、該轉的轉,關停608家養殖場,拆解5萬多個網箱,取締350多家污染企業。

        同時,軟籽石榴、杏李、大櫻桃等特色產業蓬勃興起,林果面積達到30多萬畝。700多家農家樂和民宿點綴在綠色山川間,3萬多農民吃上了“生態飯”。

        堅持先治污后通水,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沿線各地協同發力,決不讓污水進入干渠。

        治污靠決心。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的“蓄水池”,承接蘇魯豫皖4省32個縣的來水,入湖河流53條,一度污染嚴重, 被稱為“流域治理第一難”。

        “過去湖面是黑褐色的,一到夏天就散發出刺鼻的味道。”在山東濟寧市微山縣環境保護局工作了30多年的王云說。決戰南四湖,全面封堵城區河流沿岸17個污水直排口,累計清理湖區網箱網圍22.85萬畝。治污久久為功,換來南四湖清水蕩漾,水質實現了由劣Ⅴ類向Ⅲ類水的躍升。

        不僅僅在南四湖,江蘇和山東省將水質達標納入縣區考核,成了一項硬指標。污染源是什么?如何治理?“河長制”瞄準一個個治理難題,實施一河一策。

        湖北十堰市位于丹江口水庫上游。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之前,5條入庫河流水質不達標。治污工作隊穿著膠鞋、手持鐵鉤,哪臭往哪鉆,倒紅墨水,撒泡沫屑,只為查清污水來源。污染“病根”找到,對癥下藥。鋪設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實現截污、清污、控污。目前5條河流中,犟河、劍河、官山河水質穩定保持在Ⅰ到Ⅲ類,泗河、神定河消除劣Ⅴ類。

        一系列治污新技術、新機制在沿線落地。污水處理、截污導流、生態修復等治污項目成為各地“標配”。在中線干線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每天對“南水”體檢4次,全天候守護水質安全。

        治污成效怎么樣,一渠清水是最好的見證:全面通水以來,南水北調東線干線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水質95%達到Ⅰ類水,干線水質連續多年優于Ⅱ類標準。

        會不會無水可調?

        優化水資源配置。即便遇最枯水年份,長江下游和丹江口水庫來水量也能滿足調水需求

        在南水北調工程設計之初就有人提出,長江水量年際變化大,遇上枯水年份,會不會無水可調?

        河南平頂山市是最早受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城市之一。2014年7月,平頂山遭遇嚴重旱情,白龜山水庫3次動用“死庫容”,水還是不夠用。關鍵時刻,南水北調中線啟動應急調水,46天里5011萬立方米丹江水馳援,解了百萬群眾之“渴”。從2015年至2020年9月,南水北調為白龜山水庫累計調水18.07億立方米,水庫管理局局長袁自立說:“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平頂山的供水壓力不可想象。”

        不僅僅是平頂山,越來越多的城市受益南水北調。

        看用水需求。南水北調工程持續運行2100多天,成為沿線不少城市的主力水源。北京已3個年度、天津已連續5個年度加大分配水量,河南、河北兩省年度正常用水量已分別達到規劃分配水量的68%和74%,且年度用水量呈逐年增加趨勢。

        看水量供給。“從平均年份數據上看,源頭的水是足夠的。”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副總工程師李志竑算起大賬:在東線工程的長江大通水文站,多年平均水量8841億立方米,東線年調水量占比僅為0.99%;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平均年入庫水量為388億立方米,中線一期調水量占比為24%。

        如果遇到極端干旱天氣,水源地水量會不會影響調水?

        “從數據上看,即便遇最枯年份,長江下游來水足夠保證東線工程調出量,丹江口水庫來水量也能滿足中線工程平均調出量。”李志竑表示,長江大通站最枯年份是2011年,水量為6686億立方米,東線調水量占比為1.31%。丹江口水庫最枯年份平均年入庫水量為171億立方米,中線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年調水量占比為56%。

        專家表示,南水北調工程配套工程陸續上馬,將進一步提高水資源配置能力。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副局長劉憲亮介紹,水利部大力推進引江補漢工程,工程建成后,陶岔入渠水量可新增22.2億立方米,年度北調水量可達到117.2億立方米,可進一步增強水源保障能力。

        多少人用上“南水”?

        “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受水區1.2億多群眾直接受惠

        丹江口水庫700多公里外,一座小村子因“南水”而變。

        回憶起吃水難的日子,河北邯鄲曲周縣小河道村村民石運章說,“天蒙蒙亮,就得出門挑水,一口氣挑滿5擔,才夠一天用。”

        一口井,承載著村民們的吃水記憶。石運章回憶,最初,村里有一口二十來米深的磚井。慢慢地,淺井出不來水,村民又集資打了一口300多米的深井,這樣的深井村里共有6口。“淺層水苦咸,深層水高氟。”曲周縣水利局副局長王洪國介紹,深井越打越多,地下水越來越少,有的地面都開始下陷。

        “春天白花花,夏天水汪汪,春播一袋種,秋收一碗糧”。小河道村所在的黑龍港流域,是華北鹽堿化嚴重的地區之一,確保群眾飲水安全,是一個關系民生的大問題。

        “南水”送來了“放心水”。2017年4月,丹江口水跋涉700多公里,來到邯鄲。“當地加快推進‘南水’置換本地水源,甘甜的自來水流入每家每戶。”王洪國介紹。

        “南水”甜到群眾心窩窩。石運章說,“做飯洗衣,只要一擰水龍頭,清水就嘩啦啦流。用‘南水’熬的小米稠稠的、黃黃的,還能‘開花’。”

        如今,“南水”讓500多萬黑龍港流域的群眾告別了苦咸水、高氟水,流域內的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等地主城區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

        1200多公里外,“南水”進京,讓1200多萬群眾受益。

        在北京中心城區,一杯自來水中有七成來自“南水”。“水綿了,水垢少了!”北京市豐臺區星河苑小區居民劉梅驚喜地發現。

        一度,北京以年均21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支撐了年均36億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米。近6年來,南水北調中線累計向北京調水超59億立方米,自來水硬度由每升380毫克降至每升120—130毫克,供水范圍基本覆蓋中心城區以及大興、門頭溝、昌平、通州等部分區域。

        如今,北京構建了“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聯合調動格局。“南水”替代密云水庫向自來水廠供水,并反向輸送至密云水庫,密云水庫蓄水量從2004年的6.5億立方米“長”到目前超過23億立方米。北京人均水資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提升至1.2。

        沿著一渠清水北上,“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受水區1.2億多群眾直接受惠。

        在天津,南水北調通水以來,全市形成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的供水格局。中線向天津累計供水57億立方米,覆蓋15個行政區,近千萬市民受益。

        在河南,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八成以上為“南水”,鶴壁、許昌、漯河、平頂山主城區用水全部為“南水”。

        在山東,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和當地水的聯合調度,每年增加凈供水量13.53億立方米,供水范圍覆蓋61縣(市、區)。

      南水北調河南南陽段的白河倒虹吸工程。趙柱軍 秦顥洋攝影報道

        生態效益有多大?

        復蘇河湖生態環境。40多條北方河流“飲”上“南水”,華北地下水位回升

        冬日暖陽下,滹沱河波光粼粼,鳥兒掠過激起陣陣漣漪,三三兩兩的居民在河邊休閑散步。

        在河邊長大的杜曉娜感慨頗深:“打記事起,這條河就是干的,一到大風天,灰塵飛揚,住在附近的村民都不敢開窗戶。”

        “南水”讓滹沱河重生。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北分局石家莊管理處負責人郭貴有介紹,2018年9月開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河北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3條試點河段進行生態補水,累計補水逾15.7億立方米。

        “河里有了水,水鳥多了,還能看到魚兒,大家都愛來。”杜曉娜說,沿河的花海、林蔭道、濕地公園等一個個網紅打卡地涌現出來。

        缺水,是造成北方地區諸多生態問題的原因之一。華北地區上規模的21條河流,不少漸漸干涸;地下水超采累計虧空1800億立方米左右,超采面積達到了18萬平方公里。

        南水北調讓長江流域與海河、黃河流域一次次“握手”,為北方帶來了生態水,讓河湖面貌煥然一新。

        一條條河流復流了。在河南省鶴壁市,廣袤田野上“纏”著兩條“玉帶”,交叉處是淇河渠道倒虹吸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南分局鶴壁管理處負責人翟會朝介紹,“南水北調累計7次向淇河生態補水4984萬立方米,讓斷流的淇河重現生機。”

        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副司長袁其田介紹,跨流域的生態補水,有效緩解了北方河流水資源短缺的問題。自2016年開始,中線工程向受水區47條河流生態補水49.64億立方米。東線工程生態補水2.81億立方米,南四湖、東平湖、微山湖等數十個河湖自然生態明顯修復。

        水更清了,水質向好。連接9條河、環抱146個湖泊,位于河北雄安新區的白洋淀被稱為“華北明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白洋淀生態補水超3億立方米,淀子里水動起來、清起來了,目前白洋淀入淀水質由劣Ⅴ類提升至Ⅱ類。

        “生態補水為華北地區河湖增加了大量清潔的環境用水,提高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增加了水環境容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湖水質。”劉憲亮介紹。

        地下水位回升了。北京地下水位2016年以來累計回升3.04米,增加地下水儲量15億多立方米;河北省深層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轉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沿線受水區通過水資源置換、壓采地下水、向中線工程沿線河流生態補水等方式,有效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地下水位逐步回升。”李志竑介紹。

        如何用好每滴水?

        “南水”來之不易。先節水再用水,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受水區擰緊“水龍頭”

        澆過一場越冬水,小麥地冒出一片青茬。在河北邯鄲永年區廣府鎮史堤村,種糧大戶劉軍的感慨:“沒有水,可不敢種3000多畝地。”

        “過去兩人守著一口井,漫灌一天,才能澆6畝地。小麥喝不飽,產量也受到影響。”劉軍的回憶。

        缺水逼出來一場節水革命。創辦家庭農場之初,劉軍的就采用小麥無畦全密節水種植模式,搭配移動式噴灌機,相比大水漫灌,每畝地用水量減少20立方米。

        “南水”來了,也不能浪費,澆水節水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水管都埋在地下,水肥通過滴管滲到作物根部,就像是‘輸液’,澆地變成了澆作物。”劉軍的說,“根據土壤墑情,可隨時開啟閥門,小水勤灌,節水節肥,還能降低蒸發量。”

        在邯鄲,農業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七成左右。當地大力推廣節水技術,鼓勵種植耐旱品種,采取輪作休耕等措施,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項目96.74萬畝,預計年節水8700萬立方米。

        受水區各地提高節水技術、改進用水方式,提升水資源利用水平。

        精打細算,科學用水。在河北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水從池子里出發,經設備冷卻,進入污水廠處理,再回到水池……經過一整趟“旅途”,一滴水可變成循環水、中水等。通過水資源循環利用,公司每噸鋼材耗水量從3.5立方米降到3立方米,每年可節水3000萬立方米。

        在天津,水可以細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差別定價,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到了7.57立方米。在北京,全市再生水使用量突破8.6億立方米,占到地表水的20.5%。

        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南水”讓煤城河南焦作破解城市發展之困。南水北調累計向焦作供水7060.81萬立方米,水扮靚了城市,生態游、山水游熱了。江蘇徐州摒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擁抱更多高精尖產業,“一城煤灰半城土”變成“一城青山半城湖”。

        袁其田說,“‘南水’彌足珍貴,一方面,繼續推動工程建設,不斷提升調水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節水用水,逐步減少地下水超采,將城市長期擠占的農業和生態用水退還,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南水’。”

        近期,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意味著南水北調工程管理運營水平將進一步提高,為完善工程體系、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手記

        科學調水科學節水

        行走在南水北調工程沿線,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廣大群眾對水的期盼、對水的珍惜。清水入戶、河湖復蘇,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滋潤著缺水的北方,深刻地改變著南北水資源配置格局。

        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為了實現這一宏偉藍圖,40萬移民告別故土,數十萬建設者接續奮戰。滴滴“南水”來之不易,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如果大手大腳,那么調再多的水都無濟于事。

        用好“南水”,要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工程通水以來,北方受水區堅持以水定產,量水而行,大力推廣節水產品和技術,劃定用水紅線、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推廣節水教育宣傳,節水能力不斷提高,水資源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節水更要久久為功。節約用水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技術推廣、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等。與高標準的節水要求相比,當前節水工作還面臨著一些挑戰。比如,節水技術供給能力不足,節水定額、標準等方面的制度還需要繼續完善,產業結構調整還需繼續優化。相關地區要瞄準薄弱環節,補齊短板, 把“水龍頭”擰得更緊一些,讓節水成為更有約束力的“指揮棒”。

        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南水”,堅持科學調水、科學節水,只有這樣,才能讓南水北調工程效益更加突出,讓一渠清水綿綿潤澤北方大地。

      • 相關閱讀
      • 中阿改革發展專家視頻會成功舉辦 外交部:打造中阿命運共同體恰逢其時

          中阿改革發展專家視頻會成功舉辦 外交部:打造中阿命運共同體恰逢其時  在今天(27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向發言人提問:日前,發言人提到將舉辦中國-阿拉伯國家改革發展專家視頻會,能否...

        時間:11-27
      • 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 外交部: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 外交部: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11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記者會,有記者問:今天上午,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

        時間:11-27
      • 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開幕 多舉措嚴防嚴控疫情

          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今天(27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為了降低、化解疫情輸入風險,全力護航盛會舉行,南寧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多舉措嚴防嚴控疫情。  為全力做好中國-東盟“兩會...

        時間:11-27
      • 蘇州“園區經驗”與世界分享

          從新加坡引入的“種子”在多國開枝散葉 蘇州“園區經驗”與世界分享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道(文/劉亢 楊丁淼 何磊靜)  【編者按】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發現的“東方威尼斯”蘇州,如今成為...

        時間:11-27
      • 國家衛健委:建立和完善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27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要建立和完善由國家...

        時間:11-27
      • 天津濱海新區28日起對重點人群開展第二次核酸檢測篩查

          新華社天津11月27日電(記者王井懷、栗雅婷)記者27日從天津市濱海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了解到,天津市濱海新區于11月28日至11月30日,對六類重點人群開展第二次核酸檢測篩查工作。  據悉,根據國...

        時間:11-27
      • “20、30、40” 內地與香港司法協助安排再升級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20、30、40”內地與香港司法協助安排再升級   中新社記者 張素   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簽署的民商事司法協助安排再添“一員”。   這...

        時間:11-27
      • 4個勵志故事,看脫貧攻堅如何留住美麗鄉愁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獲與轉變】4個勵志故事,看脫貧攻堅如何留住美麗鄉愁   央視網消息:回望“十三五”,圖說你我的收獲與轉變,央視網系列漫畫《一圖秀出我的“十三五”》推出第四期,帶你感...

        時間:11-27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里”……   中...

        時間:11-27
      • 《國家相冊》:沖天“第一炮”

        那年造火箭:通訊基本靠吼,下令基本靠手 加注燃料居然用自行車打氣筒, 天線不自動靠人拉著轉, 計算彈道連算盤都用上了, 通訊基本靠“吼”…… 你可能想不到, 他們是在造中國航天系統第一枚火箭...

        時間:11-27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综合影院|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五月综合丁香中文字幕|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麻豆久久婷婷综合五月国产| 图片区精品综合自拍| 一本色道久久鬼综合88|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中|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狠色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一本大道道无香蕉综合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狠狠| 国内偷自视频区视频综合|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狠狠综合视频精品播放|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婷婷久久久五月综合色|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伊人色综合久久88加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