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社評攜手培育“戰疫之苗”展現中國責任擔當
本報特約評論員
在培育“戰疫之苗”的路上,中國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從科技人員積極參與國際研發合作,到多個企業大力推動跨國合作,從開放全部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到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中國始終致力于推動新冠疫苗研發的國際合作,承擔使疫苗在全球范圍內公平可及的責任擔當。
全球累計新冠病例數已突破6000萬,仍以每日新增數十萬病例的速度增長,人類與病毒的斗爭處于非常緊要關頭。面對這場百年不遇的大疫,安全有效的疫苗被認為是戰勝疫情的“終極武器”。近日,多國領導人再次強調,世界各國應秉持多邊主義,團結合作應對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等全球性挑戰。
據新華社報道,截至11月12日,各國已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的在研候選新冠疫苗超過200種,其中48種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多款候選疫苗已提前量產。面對這場世紀疫情,從國際組織、地區性組織到各國政府,從非政府組織、科研機構到企業,全世界多方合力助推新冠疫苗研發進程,不斷取得積極成果。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近日說,通過結合使用疫苗和其他經過測試證明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來結束這場疫情,“現在有了真正的希望”。
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團結合作是快速結束疫情的最大希望。只有全球各國攜手合作,尤其是那些科研能力較強的國家展現政治意愿,才能應對種種挑戰,盡快培育出“戰疫之苗”并使其公平可及,這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多方合力助推下,新冠疫苗研發推進速度創人類抗擊傳染病歷史的新紀錄。
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在培育“戰疫之苗”之路上,中國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中國在短時間內完成新冠病毒鑒定和測序,第一時間對外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今年3月,中國一款候選疫苗率先啟動Ⅰ期臨床試驗;5月,中國科研人員率先在權威醫學雜志上公布候選新冠疫苗Ⅰ期臨床試驗數據;截至9月底,中國已有11款新冠疫苗開展臨床試驗,其中4款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從第一時間向世界公布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到率先公布疫苗臨床試驗數據,中國邁出了這場全球合作抗疫的第一步,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真切體會到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重要性。誠如多位國際藥品和醫療產品權威專家所說,中國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增加了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讓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不需要再重復中國科研工作者已經走過的路”。
從科技人員積極參與國際研發合作,到多個企業大力推動跨國合作,從開放全部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到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在疫苗研發之路上,中國始終致力于推動新冠疫苗研發的國際合作,努力使疫苗在全球范圍內公平可及。今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提出,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貢獻。
前不久,中國正式加入由世衛組織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流行病防范創新聯盟共同牽頭成立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旨在以實際行動促進疫苗普惠全體國家和人民,同時帶動更多有能力的國家加入并支持“實施計劃”。凡此種種,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致力于加強國際多邊合作,推動將新冠疫苗打造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的責任擔當。
人類需要盡快獲得新冠疫苗,但各國不能自行其是,團結合作是快速結束疫情的最大希望。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合作的呼聲必將成為主流,引領世界突破最后的艱難險阻,將有效疫苗帶到全球各個角落。有理由堅信,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各國攜手,一定能夠盡早培育出“戰疫之苗”,奪取抗疫斗爭的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