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視評:守護“一江清水”,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一曲中華兒女耳熟能詳的《長江之歌》,唱出了萬里長江的波瀾壯闊。11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考察調研,首先來到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考察當地推進長江岸線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長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后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彰顯了黨中央守護“一江清水”的堅定決心,也必將激勵更多人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奔流不息的萬里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謀劃,部署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新發展理念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從《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及10個專項規劃印發實施,不斷完善規劃政策體系;到破解“化工圍江”、整治非法碼頭、治理污染、修復濕地,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再到近年來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經濟增速總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實踐充分表明,長江經濟帶正化身為祖國大地上嶄新的“綠飄帶”“黃金帶”,也正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長江滋養中華文明,見證民族復興。看長江,也是看中國;把脈長江經濟帶發展,也是鋪設民族復興之路。統計數據顯示,長江涵養著占國土面積1/5的沿江生態,貢獻了2/5以上的全國經濟總量,帶給了沿岸4億人民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魚米之裕。自2016年1月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以來,從云貴高原、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沿線11省市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強化環保治理、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協調聯動,萬里長江“綠意”奔涌,“綠色畫廊”美景重現。數據是最有力證明,2019年沿江11省市GDP占比全國超46%,多省增速突出,這說明了長江大保護,不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如今,滔滔江水日夜奔流,不斷釋放著中國發展的巨大能量,正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保護好長江生物多樣性,事關國家生態安全與長遠發展。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余種,特有魚類180余種。今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就強調,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不過,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十年禁漁,涉及地域廣、持續時間長,特別是牽涉近30萬漁民的生計問題,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力織密織牢退捕漁民生計保障網,讓廣大漁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夠穩得住、能致富,從而推動捕魚人變為護魚人。同時,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嚴格執法監督,堅決斬斷非法捕撈黑色產業鏈、利益鏈。唯有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才能讓“魚蝦自舞,但一舸蘆花,數聲霜笛,鷗鷺自來去”的長江永葆生機,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樣本和范例。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推進長江岸線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長江水域禁捕退捕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事關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守護“一江清水”,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我們堅信,只要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放棄賺快錢、大開發的老路,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萬里奔騰的母親河上必將不斷唱響雄渾壯美的新時代“長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