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不能讓腐敗分子躲進“避罪天堂”
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今日社評
加強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是黨中央立足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將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提升到國家政治和外交層面,建立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這項工作對內凝聚黨心民心,對外占據道義制高點,為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1月7日刊文透露,尚未歸案的40名“百名紅通人員”中,仍有20人藏匿在美國。2015年,中國公布“百名紅通人員”名單,其中有40人外逃至美國,截至目前仍有徐進、劉芳、劉昌明等20人藏匿在美國。文章指出,美國是中國外逃腐敗和經濟犯罪嫌疑人最集中的國家,美國也是其他發展中國家腐敗分子潛逃和藏匿財富的天堂。
加強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是黨中央立足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將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提升到國家政治和外交層面,建立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這項工作對內凝聚黨心民心,對外占據道義制高點,為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提供了有力支撐。
決不能讓貪腐分子躲進“避罪天堂”。中國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的成功實踐,獲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和尊重。中國嚴格遵守國際法和國際司法執法慣例,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先后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作追回外逃嫌犯,初步構建起覆蓋各大洲和重點國家的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2014年至2020年6月,有關部門共追回外逃人員7800多人,包括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2075人,追回贓款196億元,有效削減了外逃人員存量,有力遏制住外逃蔓延勢頭。
目前,追逃追贓工作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的國際環境十分復雜。美國一些執法部門和政客,不斷給中方外逃嫌犯撐腰打氣、提供庇護,并多次阻撓外逃人員自愿回國投案。近日,美方更是無視基本事實,無端起訴并逮捕數名美國人和在美華人,妄稱中國“獵狐行動”非法,別有用心地對中方追逃追贓工作進行污蔑抹黑。
美國之所以為他國貪腐分子提供避風港,是基于政治偏見的雙重標準。美國等西方國家存在政治偏見,不認同我國司法體制,不甘心、不樂見我國追逃追贓工作影響擴大。這些國家為了實現某種政治目的,奉行雙重標準,以各種理由阻撓我引渡或刑事司法協助請求,對中方追逃勸返工作刻意打壓,甚至阻礙外逃人員回國投案。這種行徑完全站在了正義和法治的對立面,違背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和《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精神,背離了相關國家在國際場合所做公開承諾。
美國之所以甘心充當“避罪天堂”,為他國貪腐分子提供庇護,也是在經濟上貪圖“黑錢”。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發展中國家腐敗分子潛逃和藏匿財富的天堂。以非洲為例,非盟數據顯示,非洲過去50年因貪腐問題共損失1萬億美元,許多贓款最終都流向美國。各國腐敗分子逃往美國后,用贓款大肆購買豪宅、豪車、高檔商品等,用贓款“拉動”了美國經濟。
充當“避罪天堂”是不光彩的。美方將他國腐敗分子視為有利可圖的“肥肉”,在縱容、默許甚至支持貪腐分子外逃的同時,自身也淪為各種貪腐罪行的幫兇。充當“避罪天堂”的行徑,從長遠看,也等同于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某些國家貪圖他國人民的血汗錢,這是得了貪財的“紅眼病”;將中國海外追逃工作妖魔化、污名化并借此施壓、訛詐,這是“感染”了意識形態政治病毒。
某些國家對自身法律制度的“免疫力”過度自信,以為對外逃貪腐分子可以只得其利而免受其害。殊不知,大搞“避罪天堂”、庇護腐敗分子,對腐敗病毒敞開懷抱,與“紅眼病”、政治病毒等各種病毒長期共存,這種行徑不可能產生百毒不侵的“群體免疫”,最終只能走向一條信用破產、社會混亂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