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0日電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今日表示,在“地球村”越來越小的當今時代,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間的經濟聯系是由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和全球經濟的開放性所決定的,徹底“脫鉤”根本不現實,對于中美兩國來說,對于整個世界來說,也沒有好處。
10月30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會上,有記者問:五中全會公報提出了2035年遠景目標,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但是在中美對立的嚴峻情況下,中美經濟存在脫鉤的可能性。那么,中國如何實現2035年的遠景目標?
對此,韓文秀介紹,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15年的時間,3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啟航”規劃,規劃《建議》把“十四五”發展作為重點,同時對2035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這有利于明確前進方向,凝聚社會共識,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協調統一起來,增強戰略一致性。1995年,中央制定“九五”計劃《建議》的時候,也曾經對2010年遠景目標作過展望。
韓文秀指出,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確實需要適宜的外部環境。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嚴峻性、挑戰性的一面在上升。但是我們認為,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是人心所向。經濟全球化雖然遇到逆流,但是今后還會在曲折中深入發展。
在“地球村”越來越小的當今時代,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間的經濟聯系是由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和全球經濟的開放性所決定的,徹底“脫鉤”根本不現實,對于中美兩國來說,對于整個世界來說,也沒有好處。其實,真正想脫鉤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今年第三季度,在疫情沖擊的背景下,中美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了16%。我們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積極塑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韓文秀表示,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關鍵還是要練好內功,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著力辦好中國自己的事。要辦的事很多,千頭萬緒,有三件事情特別重要,就是改革、開放、創新。
韓文秀還提到,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會使14億中國人民的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創造更多社會財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逐步邁向共同富裕。這種推動現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的。
開放是促進發展的必然選擇。這也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重大啟示。所以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絕不動搖。通過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機會,這既有利于中國自身發展,也有利于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經濟治理體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將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有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高品質生活。
“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在這些方面已經作了全面系統部署。我們相信,只要做好改革、開放、創新這幾件關鍵大事,就一定能夠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韓文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