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郭超凱 李京澤)北京時間10月28日22時,天問一號探測器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杰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在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后,天問一號將會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后與火星交會。要成功著陸火星,天問一號后續至少要經歷三道難關。

劉彤杰表示,第一道難關,就是在火星引力范圍之內近火捕獲。既要讓火星捕獲非常精準,讓探測器在火星引力范圍之內進行制動;又可以環繞起來,避免探測器飛出去或撞上火星。

第二道難關,在火星軌道上環繞2-3個月之后還要尋找一個好窗口,讓它進入到火星大氣。進入/減速/軟著陸這個過程是靠天問一號自主完成一系列動作,不是靠地面控制。

第三道難關,軟著陸后還要把火星車釋放到火星表面上,讓它走起來并開展探測。火星車上6個科學儀器要發揮作用,難度也很大,因為中國對火星表面的環境認知還相當少。

談及把中國行星探測第一站定為火星的原因時,劉彤杰表示,火星是類地行星,有大氣,表面也有形貌,科學家們希望探索火星的演化是否是地球演化的未來。他指出,火星很可能以前存在過生命,但現在大氣稀薄了,生命也不復存在。人類如果無限度地對地球開發破壞,地球會不會有朝一日也會發展成火星。科學家對火星有很大的好奇心,對探測火星也寄予很大的希望,這是探測火星的主要的原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