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余湛奕)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中國已經有900家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所有的地級市2.4萬余家醫療機構,55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可以提供線上服務。

毛群安介紹說,“互聯網+醫療健康”在優化衛生健康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以及增強民眾健康獲得感方面都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意見》,國家衛健委會同有關部門統籌協調推進文件的落實。
毛群安說,一是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協調聯動國家醫保局等十多個部門先后制定出臺了互聯網醫療規范管理、定價支付、個人信息保護等10余項配套政策。二是加強信息基礎支撐。發揮區域平臺的樞紐作用,打通信息孤島,先后發布了衛生健康信息化標準227項,目前90%以上的三級公立醫院實現了院內信息互通共享。三是總結推廣示范經驗。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寧夏等11個省份簽訂了共建“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區、市)的協議,在發展政策、監管模式、標準規范等方面先行探索。四是嚴守安全監管底線。目前中國30個省份已經建立了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用新手段監管新業態,開展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項整治,強化隱私保護,確保醫療質量和數據安全。
“通過多方共同努力,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政策效應日益顯現。目前全國已經有900家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所有的地級市2.4萬余家醫療機構,55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可以提供線上服務。”毛群安說。
毛群安表示,這次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各地依托“互聯網+醫療健康”為民眾提供了防疫科普、在線咨詢、心理疏導、遠程會診、慢病復診以及藥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務,降低了線下聚集的感染風險,也保障了民眾的醫療需求,應該說在疫情期間開辟了網上“第二戰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