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有所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被提及,進一步拓展了我國民生保障的內涵。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則宣示了我國反貧困戰略的重要轉變。

  貧困不只產生在農村,脫貧">

<center id="8s93p"></center>
    1. <span id="8s93p"><noframes id="8s93p"><span id="8s93p"></span>
    2. <bdo id="8s93p"><meter id="8s93p"></meter></bdo>
      <label id="8s93p"></label>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貧困不只產生在農村!“新治貧”進入城市治理視野

      2020-10-13 07:53:27

      來源:半月談

        “弱有所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被提及,進一步拓展了我國民生保障的內涵。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則宣示了我國反貧困戰略的重要轉變。

        貧困不只產生在農村,脫貧攻堅決勝前夜,不妨將目光轉向城市,直面高樓大廈下的“相對貧困”群體。“相對貧困”的范圍,包括經常性或臨時性處于生活窘迫和發展困境的群體。他們的生活,仿佛恰好在“陽光的背陰處”這一隱秘角落。

        部分經濟發展相對領先的省、市抓住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的契機,逐步探索對相對貧困群體的救助機制。在積累了有益經驗后總結出:如何精準識別隱性貧困、如何破除精神貧困,是救助工作最難解析的兩道題。 

        1 當“救窮”轉為“扶弱”

        相對于“貧”,“弱”雖然沒有明確定義,卻必然覆蓋更多人群。

        上海市民王先生就是其中代表。他身患腦梗并伴有嚴重冠心病,老伴除患糖尿病等老年常見病外,還有抑郁癥和二級精神障礙。王先生無子女,獨自照料老伴時常身心俱疲。

        街道社工了解到王先生的境況,想幫,卻一度無從下手。“如果單看收入,以王先生的退休金還夠不到上海現行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但不足10平方米的居住條件和照料精神障礙者帶來的心理壓力,分明讓王先生深陷困境。”

        是不是“真貧”?教育就業、生活狀況、身心健康、社會融入等都應成為評估的新維度。上海市長寧區是全國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區,率先探索破解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以收入標準為基礎,引入多維評估指標,長寧區建立了社會救助的“四圈”防線。其中,第一圈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第二圈為低收入家庭;第三圈為支出型貧困家庭;第四圈為特殊困難家庭,包括困難未成年人群體、困難殘疾人群體、失獨家庭、意外事故困難家庭等。

        在這一體系下,2019年長寧區救助目標對象,從原先以低保家庭為主約6100人擴至約3.5萬人,占全區戶籍人口比例從約1%升至約6%。

        新冠肺炎疫情使一些家庭陷入臨時困境。非滬籍人員栗先生夫妻因疫情停工在家,又有三胞胎女兒需要撫養,家庭生活困難重重。社區救助顧問通過入戶調查了解到這一情況,一次性給予幫扶金3400元。

        按往常規定,救助工作必須嚴格進行居民經濟狀況核對。但時逢疫情,“先救助,緩核對”的舉措著實讓不少受助者心暖。通過簡化臨時救助手續,暫緩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民主評議等舉措,更多因疫致貧人群得到了臨時困境補助,挺過了最難的日子。

        “難”有百樣,錢不能解決一切。不少基層社區都將救助方式從現金或實物救助轉變為綜合性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導等服務內容向受助者精準提供。23歲的上海市民小陳,因父親吸毒過世背負沉重債務,患上抑郁癥后一度有輕生念頭。救助社工及時介入,為其設計個性化救助方案,最大程度增加月收入,為其提供房屋修繕啟動資金,幫助其以房屋出租方式緩解債務壓力。目前,小陳順利考入上海開放大學航空運輸學院,人生得以改寫。

        長寧區民政局局長章維說,結構性貧困、能力貧困、臨時貧困等“新貧困”人群的納入,實現了救助范圍從絕對貧困到相對貧困的初步延伸。

        

        上海長寧區利用大數據開展社會救助體系

        2 “新治貧”基于平等理念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葛道順說,不少城市低收入和相對貧困人群抱有一種“心態貧困”,當然也有人自知貧困且主動作為,但因能力不足、社會融入困難等因素未能脫困。“這都需要政府部門拿出激勵機制,提供就業及心理輔導等,提升他們抵御困難的能力。社會救助工作要從救助基本生活向重視救助對象治本脫貧與發揮潛能方面轉變。”

        作為脫貧致富的主體,只有破除精神貧困,才有動力自我脫困,而社會救助工作不僅要授人以漁,更應在受助者心里植入助人自助的理念。

        “形單影只”是不少城市老人的寫照,走出精神困境,才有幸福晚景。在北京順義區,救助社工為老人籌劃“小劇場”“廚房小課堂”等專場活動,幫助老人走出家門,拓展朋友圈。漸漸豐富的精神世界,有效提升了老人的生活質量。

        在上海靜安區,一項名為“橋計劃”的多重困境家庭綜合服務項目被列為區政府年度重點工作。政府聘請社工針對困境家庭開展政策信息咨詢對接服務,幫助他們獲得就業機會;持續開展關懷探訪服務,為家庭提供身心情感支持。該項目鼓勵受助大學生成為志愿者,為社區困難家庭中小學生進行義務家教,這既保護了大學生的自尊心,也促進了“自助+互助”氛圍的形成。

        2020年,我國將整體告別因物質財富匱乏造成的絕對貧困,但作為復雜社會現象的貧困問題會長期存在。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秦慧等人認為,相對貧困治理的目標應從“兩不愁三保障”轉變為基于勞動平等(包括勞動權利平等、勞動機會平等、勞動成果平等共享)的生活質量提高和發展前景平等,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3持續關注相對“新貧困”

        社會救助綜合改革,經過實踐后形成了經驗,也暴露出救助機制的短板。據此,業內人士提出多項建議。

        一是建立健全貧困預警與主動發現機制。目前上海建立的“社區救助顧問精準評估系統”,實現了困境程度智能識別、困境人群精準鎖定、救助政策人機咨詢等功能,同時還有數百名社區救助顧問深入基層送政策、鏈接救助資源。但基層人力有限,依托信息技術建立“貧困信號燈”提升救助智能化水平是重要方向,為此還需進一步破除數據壁壘,促進救助數據在人社、衛健、醫保、房管等部門間交換共享。

        二是加快培育參與救助工作的社會力量。變生存型救助為發展型救助,為受助對象提供精神慰藉、行為矯治、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導服務,社會組織應發揮更大作用。但基層工作人員反映,當前還存在救助類社會組織偏少、服務項目精細化程度不高、政府購買社會救助項目資金不足等問題。建議鼓勵加大購買服務力度,明確救助社會工作的專門服務清單,規范救助社會服務與現有救助工作體制機制的融合。

        三是增加對城市流動人口的重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聶晨表示,扶貧政策的戶籍地原則和政策體系的城鄉分割,使大量流動到城市的人口陷入既脫離了農村扶貧體系,又難以進入城市救助體系的“兩頭空”境地,極易成為新貧困人群。建議要逐漸把這類人群納入城市救助和公共服務的對象,尤其做好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困難群眾急難救助工作,在相關應急救助預案中明確救助政策、措施、程序等內容。

        

        北京平谷區低保對象劉強感激社工對自己的幫助。 在經濟社會轉型期,相對貧困人群處于動態變化中,要從市場經濟風險、城鄉一體化、消費型社會發展等角度,持續研究可能出現的“新貧困”,通過科學的動態管理進行干預。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10期原標題:《“新治貧”進入城市治理視野》

        半月談記者吳振東邰思聰

      • 相關閱讀
      • 抗疫加速中國醫療數字變革

          新華社福州10月13日電 題:抗疫催生中國醫療數字變革  新華社記者陳弘毅、吳劍鋒  電子健康碼為復工復產提供大數據支撐;互聯網醫院成為海內外民眾求醫問診的平臺;人工智能讓藥物篩選有了“智慧大腦...

        時間:10-13
      • 中央統戰部第三期自由職業代表人士理論研討班在北京開班

          中新網北京10月13日電 中央統戰部第三期自由職業代表人士理論研討班12日在北京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42名自由職業代表人士將參加為期6天的學習交流。   研討班期間,中央統戰部、中國文聯、中央社會主...

        時間:10-13
      • 河南警方開展“雷霆9號”行動 集中嚴打食藥環等犯罪活動

          中新網鄭州10月13日電 (記者 劉鵬)河南省公安廳13日消息,為嚴厲打擊整治食藥環和知識產權領域違法犯罪活動,該廳決定自2020年10月10日起至12月10日,在全省公安機關組織開展集中打擊食藥環犯罪護衛民生...

        時間:10-13
      • 今年前9個月全國接報火災18萬起 死亡792人

          中新網客戶端10月13日電(闞楓)記者從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獲悉,今年前9個月,全國火災形勢總體平穩,1至9月全國共接報火災18萬起,死亡792人,受傷516人,火災起數、傷亡人數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據...

        時間:10-13
      • 新華網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檢驗年輕干部的“試金石”

        10月10日,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劉躍江   近日,...

        時間:10-13
      • 【每日一習話】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習近平:中國將繼續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全球抗疫領導作用,同各國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繼續向應對疫情能力薄弱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幫助,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作用,推動構建...

        時間:10-13
      • 一場“遷徙”,幾番“播種”——記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探路者”

          新華社石家莊10月13日電 題:一場“遷徙”,幾番“播種”——記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探路者”  新華社記者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六年來,僅河北就承接北京轉入基本單...

        時間:10-13
      •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跨界水體聯保方案出臺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跨界水體聯保方案出臺  2020年完成聯合河(湖)長制的建立工作  人民網杭州10月13日電 (張麗瑋)昨天,記者從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重點跨界水體聯...

        時間:10-13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播出

          本報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劉陽)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制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于12日播出。  該片還原并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詳細講...

        時間:10-13
      • “泉城”濟南出臺節約用水新規 力保泉水持續噴涌

          中新網濟南10月13日電 (孫婷婷)用水單位超定額加征水資源稅、游泳館等未用節水技術將受罰、城鎮綠化等優先使用再生水、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泉城”濟南出臺《濟南市節約用水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時間:10-13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伊人亚洲综合青草青草久热|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色综合久久久久网|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国产人 |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国产精品免费综合一区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伊人不卡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 |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给综看|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76|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久久|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