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在脫貧攻堅這項造福億萬人民群眾的偉大事業中,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泓澤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鐵積極參與,發揮人大代表帶頭作用。近年來,他慷慨捐資助學助產,幫助困難學生和困難群眾自立自強,支持農村發展特色產業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盡心盡力、發光發熱。
2020年7月26日,星期天。家住在廣東省陽春市河西街道三豐村的小楊,一大早就起來,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齊齊。
“今天有客人來?”年邁的奶奶問。“嗯!”小楊說,“今天李大哥說要來看我的。”“哦,叫李老板,要有禮貌。”奶奶囑咐道。“我就喜歡叫李大哥。”小楊調皮地說。
小楊口中的“李大哥”,就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泓澤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鐵。
當李鐵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村頭時,小楊飛快地奔過去,一把拉住他的手,笑著說起學習情況。得知小楊以優越成績考上高中,李鐵高興地說:“小楊真是個聰明、懂事的好孩子。”
小楊是李鐵幫扶的眾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之一。多年來,李鐵用心用情用力,慷慨資助貧困家庭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泓澤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鐵。
“打贏脫貧攻堅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我有責任也很榮幸能夠參與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9月22日,李鐵接受《中國人大》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在這項造福億萬人民群眾的偉大事業中,人大代表更要發揮帶頭作用,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助力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01
教育幫扶,讓貧困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小楊是我一直牽掛的孩子。”李鐵告訴記者,小楊年幼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一直與奶奶相依為命,生活十分拮據。
2018年,李鐵得知情況后,當時就想辦法把她免費招進了華師大附屬陽春學校,并一直資助她的生活和學習費用。在李鐵的幫助下,就讀中學的小楊刻苦好學,樂觀上進,多次得到學校表揚,性格也越來越開朗。
像小楊這樣貧困家庭的孩子,李鐵在陽春市資助不少。在陽春市教育局局長梁愛平眼里,李鐵是一個有擔當的代表、也是一個有愛心的企業家。他介紹,近年來李鐵積極發揮企業平臺作用,采取“結對子”方式對貧困家庭孩子進行教育幫扶。自2018年以來,李鐵結對幫扶25名貧困學生,還自掏腰包將其中16名優秀貧困學生招入華師大附屬陽春學校,讓貧困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每個學期,李鐵都會到貧困學生家里進行慰問。據不完全統計,李鐵投入捐資助學的資金達90多萬元。2019年底,他先后到陽春市河西街道升平村和三豐村、崗美鎮黃村的貧困家庭,看望學生并送上慰問金和慰問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自強不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李鐵代表(左二)深入農村,走訪“結對子”困難家庭。攝影/植蘭裕
受資助的黃麗霞時常和李鐵聯系,分享她在校園的學習感悟,“早晨,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一縷縷的灑滿校園....。。我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中學習。在華附,我學到了很多。華附那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我開始變得自信,開始變得更加優秀,也知道了如何與同學們相處....。。一路皆是成長,遠方等待啟航。我定不負青春不負期望!”
“精準扶貧,教育先行。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脫貧奔向小康的路上,一個困難學生也不能落下。”李鐵向本刊記者表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定要在教育領域發力,幫助學生們樹立遠大志向、增強自身才干,使他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依靠雙手創造美好未來。
02
產業幫扶,為脫貧攻堅強筋健骨
山中間村,從字面就可以想象到村子的周圍環境,它位于陽春市北部山區春灣鎮,四面高山環繞,交通不便。
由于環境、氣候適宜,當地種植青梅的歷史已有上百年。目前,全村青梅種植面積近2000畝,每年春節前后,青梅開花,漫山遍野一片花海。山中間村成為遠近有名的賞花好去處,周邊地區及珠三角游客紛紛駕車前來賞花、觀光。
然而,村子地處偏遠,加上青梅都是散種于山坡上,規模化生產程度低,產量不高,一直是青梅產業發展的瓶頸。
在當地扶貧部門的牽線搭橋下,李鐵深入山中間村實地調查研究,發現山中間村青梅種植產業優勢獨特,“若建設青梅種植生產基地、實現青梅產業規模化生產,并通過青梅種植業打造‘十里梅廊’休閑觀光地,必定可以助力鄉村振興、幫助村民群眾實現增收致富!”
于是,2019年4月29日,李鐵捐資30萬元,主要用于幫助山中間村打造具有鄉土氣息的“十里梅廊”休閑觀光旅游項目。“十里梅廊”即是將沿省道369線沿線的8個自然村的耕地及坡地整體規劃,連片集中開發,統一種植3000畝青梅種植基地。
李鐵代表(前排右一)捐款30萬元助力“十里梅廊”建設。攝影/嚴鵬
李鐵告訴記者,“十里梅廊”項目以合作社集約土地的方式統一栽種、統一管理。目前,該項目正處于開展初期,已有21戶貧困戶加入了該項目,主要是栽種青苗。約三年后,項目預計收益3000元每畝,貧困戶收益1500元每畝。
山中間村黨支部書記嚴華芬說,李鐵代表的捐助大大增強了村民群眾種植青梅積極性,也為山中間村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提供了堅強保障。下一步,山中間村將進一步擴大青梅種植面積,對青梅進行深加工,完善延伸產業鏈條;同時,以“十里梅廊”精品旅游線路為核心,逐步發展自駕游線路、農家樂、民宿等鄉村游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農民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03
大榕樹下,與村民共商鄉村振興
今年6月16日下午,日影西斜。陽春市合水鎮平北村塘寨自然村的村頭大榕樹下,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從北京參加全國人代會回來的李鐵代表,向30多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宣講大會精神,共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
李鐵說,加強同群眾聯系,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是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的必然要求。這次與大家座談,一方面是通過拉家常方式,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大會精神貫徹落實到農村,將黨的農村政策貫徹落實到農村,讓村民群眾共同享受政策紅利;另一方面是聽取群眾意見,收集群眾密切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了解基層群眾真實情況的第一手材料,以代表議案建議的方式,傳遞到黨中央,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李鐵代表到塘寨村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攝影/鐘劍文
榕樹下,村民們積極發言,現場氣氛熱烈,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塘寨村屬喀斯特地貌,風光優美,因村前有五口大魚塘故取名塘寨。塘寨村是當地新農村建設的一個試點,近年來村里鋪上了水泥路、建起了籃球場、修建了綠道和污水管網排污池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村黨支部書記黎新胡說,塘寨村環境條件優越,要整合資源優勢,加強規劃引導和基礎建設,打造成集文耕創意、生態農業、農旅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原鄉慢生活風情村。這就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同時也希望李鐵代表穿針引線,引進客商來參與新農村建設。
村民黎新清說,土地要快點流轉,著力發展蠶桑、苗木等特色種養業,形成規模生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同時要成立農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競爭力,增加群眾收入。村民陳永才說,塘寨村環境優美,村場整治也要跟上來,特別是生活污水要集中排放……
座談會上,李鐵認真聽取大家意見建議,并一一記錄下來。
同時,李鐵就一些問題還與村民互動,現場給予支持幫助。村民陳基揚今年62歲,是村里的貧困戶。他的妻子、大兒媳和一個孫子均患有疾病,需要長期醫治,二兒子父女遇車禍嚴重受傷,一家子生活十分困難。他說,今年蠶桑市場行情好,計劃擴大種植規模,但缺乏生產資金。貧困戶藍燕毅說,由于條件不符合,未列入本輪幫扶貧困戶名單,她也在為擴大種植蔬菜缺乏資金發愁。聽了情況介紹后,李鐵當即表態為他們解決資金難題,鼓勵大家增強信心,努力發展生產,爭取早日過上好生活。
李鐵向大家表示,將繼續發揮好代表作用,努力反映村民群眾訴求呼聲,竭盡所能幫助引進各地客商參與新農村建設,為村民群眾脫貧致富走上康莊大道,盡一份力、發一分光。
策劃:王萍、于浩、李小健
記者:李小健、鐘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