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攤設點”打通法援宣傳“最后一米”
□ 本報記者 徐鵬
一個便攜式宣傳臺,外加一條橫幅,便是一個法律宣傳點。
在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人民廣場,頭頂著大太陽,徐夢婷正忙著給過往行人發放宣傳單,她的上身斜披著“青海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宣傳員”紅色綬帶,很是顯眼。
“您可以通過上網、打電話、關注微信公號、到大廳窗口等途徑獲取法律服務,不僅能咨詢法律問題,如果有案子符合條件,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律師免費給打官司……”幾天下來,徐夢婷對法律宣傳已是輕車熟路。
8月24日,“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公共法律服務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舉行。這次活動由青海省司法廳主辦,西寧市司法局、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協辦,10家律師事務所的志愿者律師和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20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將在西寧市人口流動量大的10個宣傳點開展為期一周有規模、有特色的宣傳。
“這10個點位都選擇在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包括公園、商業中心、廣場等,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宣傳覆蓋面。人員搭配上,每個點由1名律師和兩名大學生組成,既發揮了律師專長,也調動了大學生積極性。”青海省司法廳二級巡視員李連才說。
唐道637廣場位于西寧海湖新區的商業中心,此時律師張振江和大學生王震、賀婷正忙得不亦樂乎。他們在現場解答法律咨詢,還會在法律援助咨詢登記表上做好記錄。
“一位農民工干活時受傷,想起訴包工頭,前來咨詢怎么辦。由于他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我們建議他可以去城東區法律援助中心或通過12348青海法網申請法律援助。”王震說,這位農民工表示將申請法律援助。
力盟商業街上同樣熙熙攘攘,記者采訪時,正巧碰上前天剛來咨詢的市民王先生。“這個活動很好,我之前提出的那個問題,他們給解釋得很好,所以今天我又和朋友過來咨詢另外一個事情。”王先生贊嘆道。
大學生夏麗敏告訴記者:“我們重點宣傳獲取法律服務的6種途經以及法律援助品牌活動的內容,同時還會結合咨詢宣傳民法典內容。”
“通過宣傳,讓老百姓知道如何享受公共法律服務,可以享受哪些方面的公共法律服務和獲取公共法律服務的方式途徑;知道法律援助是民生工程,能夠讓困難群眾打得起官司;理解民法典的精神實質和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群眾尊法、守法、找法、靠法的意識和能力。”青海省司法廳黨組成員王林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宣傳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活動共提供各類法律咨詢、法律指引1200余人次,轉交法律援助案件申請110余件,引導關注12348青海法網5000余人次;發放公共法律服務宣傳冊、特殊群體法律援助宣傳冊等36000余冊;向全省手機用戶發送公共法律服務宣傳公益短信,覆蓋全省手機用戶378.7萬人。
宣傳周活動是青海省開展“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法律援助品牌建設活動的縮影。
“根據司法部要求,全省部署開展了這一活動,下發了工作方案,自今年5月開始持續至12月,分為動員部署、組織實施和總結驗收三個階段。”青海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局長陳發虎說。
據介紹,今年以來,青海省從助力復工復產、助推脫貧攻堅、應援優援增強群眾獲得感三大方面提出了11項法律援助便民惠民措施,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化解涉疫矛盾糾紛作為當前法律援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創新法律援助服務方式,提高法律援助質量,為困難群眾提供覆蓋城鄉、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