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索冬冬)對于外界關注的快遞服務態度差、危險品寄遞等熱點問題,國家郵政局上周公布快遞市場監管報告提出,今年加快推動制定《快遞條例》,研究制定危險化學品等特殊物品寄遞條件,建立實行快遞企業和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逐步引入國際先進快遞服務主體促進競爭,同時建立快遞價格監測體系,引導企業從價格競爭向服務競爭轉變。全年力爭實現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增長40%和30%的目標。最新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7.7億件,同比增長53.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35.1億元,同比增長43%。
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去年包括EMS、順豐、圓通、申通、韻達在內的五家企業業務量超過10億件,中通、百世匯通業務量超5億件。順豐、EMS業務收入超過200億元,韻達、圓通、申通、中通業務收入在100億~200億元。
對于今年的快遞市場,國家郵政局指出,加快推動制定《快遞條例》,研究制定危險化學品等特殊物品寄遞條件,修訂《禁寄物品指導目標及處理辦法》,同時全面落實寄遞服務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管理規定,保障信息安全。目前快遞市場仍陷在價格泥潭之中,而監管部門方面也提出,今年將重點抑制企業低價格惡性競爭,建立快遞價格監測體系,引導企業從價格競爭向服務競爭轉變。